做銷售工作一定要踏實、勤奮,怕吃苦、偷懶是不會有好的業(yè)績和收入的。
在銷售過程中,總是有人埋怨自己的工作單調(diào)沒有發(fā)展,怪自己的頭腦太笨、知識不夠用,然后在自怨自艾、自暴自棄中眼睜睜地看著別人一步一步取得更好的業(yè)績,自己只能站在原點望洋興嘆。
愛因斯坦也曾說:“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成就一切的催生婆。”在日常工作中,即使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付諸實踐,也只是個空想??释酶邩I(yè)績的人不是一個兩個,幾乎是所有的人,而最后達(dá)到目標(biāo)的,也并非是那些一路被人看好的出類拔萃的人才,卻往往是因為足夠勤奮來彌補自身不足的人。
哈利莫爾出身貧寒,他接受教育和獲取知識的機會都是很有限,但他是一個肯刻苦鉆研、勤奮工作的人。
20歲時,哈利莫爾在費城找了一份書店售貨員的工作,每天都要徒步4英里到書店去上班,盡管報酬非常低,每周僅有50美分的工資。但他卻認(rèn)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每天把柜臺擦得干干凈凈,把書籍整理得整整齊齊,并且微笑地服務(wù)于每一位客戶。同時,他也利用業(yè)余的時間,從書本中不斷地吸取知識。哈利莫爾的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后來,他又進(jìn)入一家制衣店工作,每周多加了10美元的工資。他更加刻苦努力的工作,到了40歲時,他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成就的商人。
在許多銷售人員看來,勤奮的精神已不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他們更推崇的是頭腦和機遇,認(rèn)為只有這兩種條件才是取得成功的真正途徑。其實,正是這種錯誤的認(rèn)識才最終造成了他們與眾多銷售精英的業(yè)績的巨大差距。
臺灣美發(fā)業(yè)的領(lǐng)頭羊——曼都公司董事長賴孝義在一次對青年們的演講時說:“要成功,勤奮、認(rèn)真是最基本的功夫。而且一定要在工作上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尤其是在給別人打工時。只有這樣做,你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成功機會?!?/p>
日本保險行銷之神原一平每天早晨5點鐘睜開眼后,立刻開始一天的活動:6點半鐘往客戶家中打電話,最后確定訪問時間;7點鐘吃早飯,與妻子商談工作;8點鐘到公司去上班;9點鐘出去行銷;下午6點鐘下班回家;晚上8點鐘開始讀書、反省,安排新方案;11點鐘準(zhǔn)時就寢。這就是他最典型的一天生活,從早到晚一刻不閑地工作,把該做的事及時做完,從而摘取了日本保險史上的銷售之王的桂冠。
原一平在一次大型演講會上,臺下數(shù)千人靜靜等待著原一平的到來,想聽他的成功秘訣。等了10分鐘之后,原一平終于來了,他脫掉鞋子,脫掉襪子,然后他把腳板亮給臺下的人看。人們看到原一平雙腳布滿了老繭,3層老繭。原一平說:“這是我成功的秘訣,我的成功是我勤奮跑出來的?!?/p>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競爭時代,原一平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想成為銷售精英,你就必須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和勤奮,擁有積極進(jìn)取、奮發(fā)向上的心,否則你只能由平凡轉(zhuǎn)為平庸,最后變成一個毫無價值和碌碌無為的銷售人員。
一位卓越的實業(yè)家在闡述自己的成功之道的時候,尤其提到自己的座右銘:勤奮的工作,刻苦努力的鉆研,比黃金還要寶貴。他告訴大家:“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全在于這幾十年中,在工作上遵從‘勤奮’這二個字?!?/p>
總而言之,勤奮是一種不能丟棄的美德和品質(zhì),在任何工作中,你要牢記勤奮這一傳統(tǒng)美德,勤奮地做事,勤奮地學(xué)習(xí)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