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世紀末的看客(2)

歷史的碎片 作者:張鳴


已經(jīng)刊布的義和團期間的日記還有一些,比如《庚子記事》、《緣督廬日記》、《遇難日記》等等,這些由讀書人寫的日記,對所發(fā)生的事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感慨、評價乃至義憤,可是王大點沒有,他的筆冷得驚人而且嚇人,如陳叔寶全無心肝。看無辜的婦女兒童被剁成肉醬,他沒感覺;看見人活活被燒成焦炭,他也沒感覺;看清兵和洋兵燒殺奸掠,他還是沒感覺。在此公的眼中,所有慘無人道的事情都不過是熱鬧。似乎更令人氣悶的是,此公居然毫無民族感情,洋人占了北京,他不開展游擊戰(zhàn)爭也就罷了,連一點反抗的表示也沒有,居然很快就和洋人做起了交易,還多次為洋鬼子拉皮條找妓女,從中撈點好處。當然也不是說洋人對他很好,老先生也吃“洋火腿”加耳光,洋兵也曾光顧過他的家,搶過他的東西,不知道為什么竟然沒一點義憤。此公干得最對不起洋人的事大概就是經(jīng)常帶美國兵去找酒喝。當時美國禁酒,美國兵見了酒就像蒼蠅見了血,比見女人還親,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結(jié)果回去吃長官的責(zé)罰。對于王大點來說,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入侵對于他來說只有兩件事有意義:看熱鬧和占便宜。至于熱鬧從哪兒來,便宜在哪兒占,都沒要緊。只要有這兩樣存在,即使有生命之憂,他也會冒出來。一場我們教科書上講的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一次慘烈的帝國主義入侵,在王大點眼里,只不過是平添了些看熱鬧和揀便宜的機會而已。

平心而論,王大點倒還算不上是壞人。在這場大動亂中,他沒有傷害過任何一個人,順點東西,也是在別人動手之后揀點剩的。他不幫義和團,也不幫教民,其實也不算是幫過洋兵。雖說有點好貪小便宜,但洋人占了北京之后,他熟識的街坊鄰居中有做過義和團的,嚇得不敢出門。他既沒有向洋人告發(fā)(至少可以撈幾文賞錢),也沒有借機敲詐(以他衙役的身份,完全可以)。顯然,此公一要比義和團興盛時,本來跟教民沒什么仇怨,只聽說現(xiàn)在殺教民可以不頂罪,就跟著胡殺亂砍的人強(可參見《拳時北京教友致命》);二要比那些洋人來了以后,“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窮褲,必表出之,矮檐白板,好署洋文,草楷雜糅,拼切舛錯,用以自附于洋”(參見《義和團》第一冊,289頁)的市民強。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道德水準甚至不比所有舞刀弄槍的義和團大師兄都差(因為不少大師兄二師兄后來都投靠了洋人和洋教)。

統(tǒng)而言之,王大點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老百姓,在義和團運動的前后,像這樣的老百姓其實是社會中最多的。當然,也就是這些老百姓中的大多數(shù),每每令先進的知識分子頭痛不已。當年魯迅在日本仙臺學(xué)醫(yī)時看的紀錄片上,那些傻呆呆地看日本人殺中國人頭的中國人,大概就是王大點的同類。這些人如果沒有點實質(zhì)性的變化,那么任憑先知先覺們怎樣嘔心瀝血,中國的事總是難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