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超個人心理學劃時代運動的先驅
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乃是要整合它們對人性的深度理解與世界宗教傳承早已發(fā)現(xiàn)的心靈解脫之道。心理學不但要治療人類在俗世生活里的煩惱,還要為人類帶來真正的解脫及身心靈的統(tǒng)合。A.H.阿瑪斯將畢生獻給了這項任務。他從客體關系心理學及弗洛伊德派的自我心理學擷取了許多概念和經驗,同時也汲取了心理動力理論及其他的心理學體系。他更從自己的咨詢過程中累積了深厚的個案經驗。他受過最高層的佛法訓練,并接受過其他的東方修煉法門,他自己在修行上也有深刻的證悟經驗。他的觀念反映了葛吉夫(Gurdjieff)的教誨、蘇菲神秘主義、金剛乘及禪宗的精髓。他提醒我們不但要觀察人格與心智的內涵,還要洞察人類內心最深的本質。
阿瑪斯發(fā)展出來的"鉆石途徑"是一條精準而直接的道路,它提供給我們的除了對心理活動的深度知識之外,同時也邀約我們發(fā)展出智慧、愛、喜悅、活力、祥和、熱情、好奇、快樂、信任、感恩等等的品質。它把上述的品質視為我們生命本體的不同面向,如果我們能允許自己在每個當下開放地體驗內心所有的感覺,我們自然渴望活出具足本體的生活。對大部分人而言,這份渴望在感覺上似乎是一種深沉的哀傷和痛苦,它埋藏在我們日常的覺知和意識活動的底端。這個背景場域是那么平常,所以我們經常忽略它。某些人甚至會緊緊抓住這股渴望,把視野放在遙不可及的彼岸。還有的人則基于自保而刻意貶低這股渴望,甚至認為它是不可能達成的一種幻覺?;蛟S絕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夢游中,絲毫沒考慮過我們這份最深的渴求。
一旦隔絕了本體之中的能量、熱情及力量,我們的生命就無法拓展了。我們會感到虛弱、匱乏、不滿足,而這又會促使我們向外追求各種的贊美、肯定、安慰和支持。我們想要說服世界我們并不是那么虛弱,然而我們越是努力證明我們的力量,我們的虛弱就越明顯。這又會形成一種想要批判自己和別人的沖動,于是我們的超我--內化的母親形象--便開始全盤掌控我們的人生。人類因為和本體失去聯(lián)結而造成的"心理坑洞",往往是我們最想填滿,也最不能面對的問題。這些心理上的議題一向被視為自我認識的障礙,但"鉆石途徑"并不把它們看成是障礙,反而將它們當成是發(fā)現(xiàn)終極真相--本體--的重要線索。"坑洞理論"可以說是鉆石途徑對人類陰影層問題的核心洞識;它最能補足東方修行傳統(tǒng)在心理支持上的不足。幾乎所有的匱乏、自卑及不安全感問題,都是源自于童年的創(chuàng)傷經驗。這些由創(chuàng)傷所形成的心理坑洞既是我們不愿意面對的一種內在威脅,也是發(fā)現(xiàn)我們早已喪失某些本體品質的機會。整個"鉆石途徑"的精髓就在于揭露坑洞里的情緒能量,并探入更深的本體品質--譬如上一段曾提過的愛、活力、祥和、喜悅、信任、感恩等高層精神境界,而這些品質都是鉆石般的本體的不同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