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戰(zhàn)場,里面充滿著沖突,但是一顆自由的心是沒有沖突的,而且解脫沖突的方式就是去觀察這個分析者、思想者或觀察者的事實是什么。譬如恐懼出現(xiàn)了,于是觀察者說:"我在害怕。"--請仔細地聽我說,你將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因此觀者與被觀之物之間存在著一種界分。然后觀者對自己說:"我必須變得不一樣。"或"恐懼必須止息下來。"接著他開始尋找恐懼的原因。然而觀者即是被觀之物,分析者即是被分析的對象,當(dāng)他洞察到這一點時,恐懼就會產(chǎn)生徹底的改變。
先生,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你很害怕,你心中有暴力,你掌控別人或被人掌控。讓我再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假設(shè)你正在忌妒,那么這個觀者與他所謂的忌妒有任何差別嗎?如果有差別,他就可以對忌妒采取某些行動,而這份行動就會變成一種沖突,但如果這個正在感覺忌妒的存有與忌妒是同一個東西,那么他能夠做什么呢?如果我正在忌妒,只要忌妒與我是有差別的,我就會處在沖突之中,但如果忌妒就是"我",它與我是沒有差別的,那么我會怎么樣呢?我會說:"我正在忌妒。"這便是眼前的事實。我既不逃避它,也不試圖壓抑它或?qū)ふ胰魏瓮修o,因為不論我做什么,都是某種形式的忌妒。這么一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這種靜止的狀態(tài)其實就是徹底的解脫行動。不對忌妒采取任何反應(yīng),就是忌妒的止息。你們了解我的意思嗎?我們有沒有真的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