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練習的基本單位是定時演練。隨你喜歡,你可以替自己設定十分鐘、二十分鐘或一個小時,多久都行。一開始你可能想先設定短一點的時間,一星期以后再增加,或者你可能第一回便想埋首寫作一個小時。隨便怎樣都好,重要的是,不管你選定的時間有多長,都必須遵守,并寫完整個時段。
1.手應當不停地寫。(不要停下來重讀你剛才寫的那一行,那只是在拖時間,并在設法掌控你正在說的話。)
2.不要刪除。(那是在編輯你寫的東西,就算寫出來的并不是你原本打算寫的東西,也隨它去。)
3.別擔心拼錯字、標點符號和文法。(甚至別去管是否把字寫出了格子,或超出線。)
4.放松控制。
5.別思考,別想著要合乎邏輯。
6.直搗要害。(倘若你寫出了可怕或太過赤裸裸的東西,那就一頭鉆進去,其中說不定蘊藏了很多能量。)
以上即為規(guī)則,必須確實遵照,因為你的目標就是要竭盡所能回到初始的意念,回到能量未受社交禮節(jié)或內在壓抑阻撓之處,回到你把心靈實際所見與所感都寫出來的地方,而不是心靈以為它該見到或該有的感受。這是捕捉你心靈奇妙之處的絕佳機會,借以探索思想嶙峋不平的邊緣;就像切根胡蘿卜似的,讓你的意識將紙張染得如生菜沙拉一般五色繽紛。
初始的意念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現(xiàn)心靈對某件事物靈光一閃的最初反應。但內在的潛意識壓抑往往會抑制它們,我們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里;思索再思索,再三地遠離了和初始靈光的直接聯(lián)系。比方說下面這句話──"我把喉嚨上的雛菊割掉了"突然浮現(xiàn)心頭,可是我受過一加一等于二邏輯訓練的腦子,經過深思,基于禮貌、恐懼,加上對自然無矯飾的語言感到難為情,于是會這么說:"胡說八道,你聽起來一副想自殺的樣子。別讓人見到你在割喉嚨,人家會以為你是神經病。"如果我們聽任潛意識的壓抑發(fā)威,我們會寫出:"我的喉嚨有點痛,所以我什么話也沒講。"合宜但無趣。
初始的意念亦未受到"自我"(ego)的阻礙,我們內在的這個機制一直設法要取得控制,想證明這個世界是永恒、充實、持久且合乎邏輯的。然而世界卻不是永恒不變的,它時時在變動,并充斥著人類的苦難。因此,一旦你表達出不受自我約束的東西,文中也會充滿著能量,因為它表達了世事的真相;你的文章并未負擔自我造成的包袱,你乘著人類意識的波浪前進了一會兒,并用個人的細節(jié)來描述這趟旅程。
坐禪時,你得把背挺直,雙手置膝或置于身前,盤腿坐在叫做zafu的坐墊上,這個姿勢名為"手印"(mudra);你面對白墻,留心自己的呼吸,不管心里感覺如何──心頭洋溢龍卷風般的怒火和抗拒也好,還是像大雷雨般的喜悅與悲哀也好,你都得持續(xù)坐著,背挺直,面墻盤腿打坐。你得學會一件事:不論內心的思潮或情感有多澎湃,都得不動如泰山。繼續(xù)坐著,這便是得遵守的紀律。
寫作亦是如此。當你接觸初起的意念時,你必須當個偉大的斗士,從這些意念寫起。特別是在一開頭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情感洋溢且能量充沛,因而難以自持,但切勿停筆。應持續(xù)用你的筆記錄生命的細節(jié),并洞悉這些細節(jié)的核心。在初級寫作班上,常有學生讀了自己方才所寫的東西以后,痛哭失聲。這無傷大雅,他們也常邊寫邊哭。我鼓勵他們透過淚眼閱讀或寫作,如此才能顯現(xiàn)出另一面,而不再受情緒擺布。流淚時不要停下,勇往直前探究真相。這就是該守的紀律。
為什么初起的意念能量如此豐富?因為它們牽涉到清新的氣息與靈感。靈感意味著"吸納",吸納神靈,你的世界因而變得比本來的寬廣,而初始的意念隨即顯現(xiàn)出來。它們并不掩飾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或感受。當下洋溢著巨大的能量,事情該怎樣便怎樣。我有位信佛的朋友有一回在打坐完以后說:"打坐后,色彩變得更鮮活了。"教她打坐的師父表示:"活在當下,世界才會真的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