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走向文明和解

中國如何影響世界 作者:張劍荊


文明轉型是21世紀中國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國的崛起,究其實質,乃是中華文明的崛起,這將意味著中華文明的第二次日出。那么,這是否就是在說世界的中國化呢?是否意味著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復興呢?許多人是這樣看的。但是如果考慮到全球主義興起這一背景,那么上述看法就是不準確的。在這樣的時代里,全球主義將嵌入中華文明內部,成為中華文明生長的內在動力和基本機制。獲得了全球主義維度的中華文明,與其他具有同樣特質的文明一道,將構成普世文明的一部分。獲得了普世性的中華文明,將是全球公益的提供者。而如果脫離開全球主義,中華文明就不可能發(fā)展,生存也將面臨危機。

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個空間客體,世界是由諸多占據著一定空間的實體構成的,他們之間確實存在著空間關系。國際諸實體的行為反映著他們之間的空間關系。歷史上,國家間關系的調整、戰(zhàn)爭、征服等,都體現(xiàn)為空間變動。

中國在地緣政治上是一個大國,這是由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我們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而且還是兼具海陸的國家?;谥袊倪@一地緣特點,我把中國稱之為地緣樞軸。中國的崛起,既是文明的崛起,也是一個空間客體的崛起。那么,它的崛起將意味著什么?

大體上可以將近代以來世界空間關系的演變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西方崛起和向全球擴張的時期。在這一階段,位于歐亞大陸偏僻一隅的歐洲開始向外擴張,西方自稱為是“世界的發(fā)現(xiàn)”。這一階段一直持續(xù)到19世紀后期。美國著名的海權論者阿爾弗雷德·馬漢對這一時期進行了總結。馬漢著書立說的時間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其思想成了指引美國走向全球擴張的世界地圖,但同時也是對此前時期西方歷史的總結,代表作就是《海權對歷史的影響》。馬漢不是僅僅討論美國的利益,而是從西方文明的“偉大使命”角度研究他那個時代的問題,他說:19世紀的歷史就是一部我們自己文明向那些更古老的文明持續(xù)不斷、與日俱增地施加壓力的歷史,而當時的關鍵問題是:“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將決定著整個地球的未來?”

第二個階段是西方內部激烈沖突的時期。歷史是無情的,當馬漢站在西方文明的立場上看待世界的時候,西方文明內部卻開始坍塌了。歐洲列強以及崛起的美國、俄羅斯彼此之間展開了空間的爭奪。地緣政治學此時應運而生,但卻成了各個國家追求自己利益的“國家地圖”。這一時期的地緣政治學家不同程度地成了強權的工具,他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在德國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惡性競爭的結果是爆發(fā)了20世紀兩次毀滅性的戰(zhàn)爭。與19世紀興起的地緣政治學所設想的作為西方文明擴張的指引相反,它成了西方文明自我毀滅的工具。

第三階段是二戰(zhàn)后開始形成的兩極對抗時期。兩大陣營主要是根據意識形態(tài)劃分的。傳統(tǒng)的地緣政治思維,完全不適合當時的需要,20世紀40年代之前興盛一時的地緣政治學在這一時期名譽掃地。但是,這一時期激烈的兩極對抗、確保相互摧毀的核戰(zhàn)略,反而激發(fā)了新的地球意識,這樣在20世紀70—80年代,地緣政治學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就是目前我們所處的階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