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有得是邪,無得是正

禪說莊子(四)知北游 作者:馮學成


舜問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孫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蛻也。故行不知所住,處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強陽氣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孔子問于老聃曰:“今日晏閑,敢問至道。”

老聃曰:“汝齊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倫生于無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跡,其往無崖,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彊,思慮恂達,耳目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且夫博之不必知,辯之不必慧,圣人以斷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損之而不加損者,圣人之所保也。淵淵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運量萬物而不匱。則君子之道,彼其外與?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此其道與!”

這一段也可以把它當成禪宗的公案來看?!八磫柡踟┰唬骸揽傻枚泻酰俊边@個“丞”當然不是丞相,有的人說是舜的老師,也有的人說是舜的副手,“宰”為正,“丞”為副嘛!就提了一個很要命的問題,“道可得而有乎?”問這個的是學道的人,大家都想擁有道,都想悟道,都想得道。當然,這里莊子對這個問題比后來這兩千多年的人都清楚、明白,也很清晰,見地也很純正,這個也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就像許多先生,以前只是把《莊子》當作文學作品來看,就沒想到《莊子》里的內容這么棒,放在禪宗里也是超級禪師。

佛教對這個問題也很明確,《心經》說“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隋唐間被稱為菩薩的三論宗祖師吉藏大師,在其《大乘玄論》這部重要的理論巨著中反復論證,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邪既無量,正亦多途,大略為言,不出二種,謂有得與無得。有得是邪,須破;無得是正,須申?!蹦憧?,只有“無得”才是正法啊!當然,道家通過莊子,對此表述出自己完整而細膩的觀點。

“道可得而有乎?”我們可以擁有道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尖銳?!霸唬骸晟矸侨暧幸玻旰蔚糜蟹虻??’”這個“丞”就回答說:“你的身體都不屬于你,你哪有資格能夠擁有道呢?”用佛教的話來說,我們的這個肉身是“四大合和”而成,我們能夠擁有嗎?不能擁有。媽媽生我們之前,沒有我們這個身體。進了火葬場以后,我們這個身體又沒有了。我們人生這一百年好像擁有這個身體,但是你的身體也不受你的管制,它怎么生、怎么長,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

昨天幾個朋友來訪一看,哎呀!馮老師幾年不見,怎么就老了呢?頭發(fā)都白一大半了,戴起眼鏡還顯得好一點,不戴簡直是一個老頭子。這就是身非自己所有。女孩都想漂亮,要到美容院去美容,那樣也未必能整得好,有時反而帶來痛苦。身體差的人呢,總是去吃藥。胖的人想減肥,矮的人想長高,高的人想把腿鋸點變矮些,這些你都說不清,因為這個身體非我所有。這個身體好像是我們所有的,實際上它又不聽你的話,未必就是你自己的。那么,心屬不屬于我們所有?我們的精神屬不屬于我們所有?一分鐘以后你想什么,一分鐘以后你說什么,你都做不了主,你又怎么能說心是屬于你所有呢?我們都是被動地跟著外部的因緣而產生種種的念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