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君子以厚德載物

禪說莊子(三)大宗師 作者:馮學(xué)成


上面說了四條,下面接著就具體地說了。

"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刑為體者",它是天之刑,不是人之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秋天,肅殺之氣一來,那么它也就"綽乎其殺"了。你看現(xiàn)在社會上,有很多陰暗面,作為政府而言,作為一般的老百姓而言,或者作為一個犯罪分子的家庭而言,誰又愿意它這個樣子呢?所以用以前的話來說,這個就是自走絕路,自絕于黨,自絕于人民,這個就是自殺。它并不是政府,并不是公安機關(guān)要抓你,是你自己犯了法,依照刑法的條款你是該進去嘛,并不是哪個人主觀地要把你如何如何……所以,我們把這個刑放到天道里來看,其實它是很寬泛的。

所以,"綽乎其殺也",其實老天對我們還是很寬容的。天地很寬,我們要干什么,總還是綽綽有余的嘛。空間上的寬,人生在世,老天爺也給我們留了一百年的時間嘛,并不是你一生下來,就要你走嘛。這一百年,要做點什么,時間上也是綽綽有余的,時間上也寬得很嘛!老天爺給了我們這么廣大的時、空,使我們能夠享受充分的自由。當(dāng)然再寬也有個限度,到頭來誰也免不了要進火葬場。

"以禮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所謂順世之行,故無不行。禮者,理也。人與人之間,總要有合理的東西,上下左右,尊卑貴賤,你總要有個道理嘛。按這個道理、規(guī)則來跟別人打交道,這就是禮。沒有了禮,搞得君不君、臣不臣的,那也不行。我們怎樣使自己在這個人世間行走之時,擁有一雙翅膀呢?這個翅膀不是其他的,就是一個禮。所以俗話說"有理(禮)走遍天下,無理(禮)寸步難行"。這個禮,就是我們在社會活動中自由翱翔的翅膀。

"以知為時者,不得已于事也",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面說,"吾有三寶,一曰勤,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個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得已于事也"。所謂不得已,就是前面所說的,肚子餓了就要吃飯,天氣涼了就要加衣服,天氣熱了就要減衣服,生了病了就要進醫(yī)院……這些就是不得已。那些真人,他并不是主動地想要如何如何??雌饋硭孟窈鼙粍拥卦谀莾海瑢嶋H上他是在待時。你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誤了農(nóng)時。所以他必須要待時,時沒有到,就不要提前動,提前下鐮刀,可能谷子還沒有包漿,你就不會有收獲。所以,"不得已于事也",我們要隨宜應(yīng)付,不能違背時節(jié)因緣。

"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于丘也",循就是路徑,德者無意于德,所以真正的德,在道家里面就是無德,無德才是大德,如果認(rèn)為自己有德,那么你就恰恰就沒有德。就像《金剛經(jīng)》里面說的一樣,你如何如何,結(jié)果沒有功德,但你"不作是念",功德就大了?!兜赖陆?jīng)》也說"上德不德,是以不去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其實,你有了功德之心,就是有了人我之心,那么一切都成夢幻泡影了。

"言其與有足者至于丘也",丘就是山丘,這句是說,只要有腳,人人都可以上到山頂。也就是說,只要有志,人人都可以像登山一樣循著這個德,最后達(dá)到頂點。這個地方,其實就是講一個行。我們有沒有足?我們經(jīng)常看到有些人,天天坐而論道,天天都在那兒說我要學(xué)道,我要修道,結(jié)果與這個行字毫不相干。你又沒有具體去做,具體去運作,沒有具體去面對自己心性上的貪、嗔、癡,沒有具體去解決自己心性上的種種麻煩,你又怎樣談得上"進德"呢?所以有足者,就是能實行者,也就是我們平常提倡的當(dāng)一個行者。

我們憑什么達(dá)到這個目標(biāo)?就依靠我們的腳,這個腳就是我們的德行。《易經(jīng)·坤卦》里講"君子以厚德載物",如果一個人沒有德,就沒有承重的能力,沒有容眾的能力,就沒有實現(xiàn)達(dá)到我們目標(biāo)的手段。你憑什么達(dá)到你的目標(biāo),你肯定要有德,有德你才能容眾,才能把很多人團結(jié)在一起,有德的人工作起來才沒有障礙,或者說障礙才能變小,就像有足有腳一樣的。外人看了,以為你這個人很了不起,很精進,實際上精進是什么呢?就是一個德,支持著我們披荊斬棘,克服萬難。德就是意志,德就是慈悲,德就是奉獻,德就是無私,如果不是這樣,而天天去打自己的小算盤,天天去算計別人,首先考慮自己,這樣的人就是沒德的人。真正有德的人是無私的,是奉獻的,是面向大眾的,這樣就沒有障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