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張一種佛、道不分的理論

佛性的開展 作者:蕭民元


寫到此,有必要作一個說明,那就是:本書的主旨在討論佛法,卻突然在此大贊老子,很有可能被誤解,以為作者在主張一種佛、道不分的理論。其實并非如此。就作者的立場和態(tài)度而言,作者寫這些東西,自知確實是在討論佛法,但卻不是從正面著力。作者是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從多方面來探討一些與佛法有關的東西,希望對學佛人能提供一定的參考,并提高研究佛學的興趣,所以,在字里行間盡可能不帶宗教色彩,甚至不到萬不得已,盡量少用佛教的詞匯。

其次,作者以為大自然的種種境界與奧義,是人類共有的“無盡藏”,人人都有權利和機會去探索。在釋迦牟尼誕生之前,印度固然出了不少可以深入“法界”的高士,在中國又何嘗不是如此。我深信在佛法傳入中國以前,在這塊華夏的大地上,已有不少的人士,像老子、孔子一樣,都在“上達”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只不過他們采用了不同的面世態(tài)度和使用了不同的詞匯來表達而已。事實上,“法”是超越了傳法者的身份和語言的。當我們想到“佛”的定義是“大覺者”時,就會自然明白這點。換言之,“法”是大自然界原本就有的東西,并非只有佛說了之后才成為“法”。釋迦牟尼自己也曾說過:“若佛出世,若佛不出世,法爾如是?!本褪且粋€例證。

注釋

[1]老子是與孔子同一時期而略早于孔子的人,《史記》一書曾記載孔子會見老子的事。后來有人以《道德經(jīng)》中文字過于優(yōu)美等理由,懷疑不是出自春秋時代,于是主觀地硬把老子考證成戰(zhàn)國以后的人物了。1993年,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出土了戰(zhàn)國中期的《竹簡老子》,才進一步證實了老子的時代地位。

[2]古時印刷術尚未發(fā)明以前,經(jīng)典著作都靠一代一代的學人,用手來傳抄。所以,時間久了,免不了有抄錯了的地方?!疤摱粚崱?,在一般的《道德經(jīng)》中是“虛而不屈”,我個人以為其中可能有誤,應該是“虛而不實”才對。尚請高明指教。

[3]“證悟”不是“大腦想出來了”的意思。讀者看到后面自然明白,此時此處無法多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