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曰:"惡!惡可!夫以陽為充孔揚(yáng),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將執(zhí)而不化,外合而內(nèi)不訾,其庸詎可乎!"
"然則我內(nèi)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nèi)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dú)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其言雖教,謫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雖固亦無罪。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
顏回曰:"吾無以進(jìn)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吾將語若!有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shù)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則幾矣。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目內(nèi)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前面我們講到孔夫子把顏回批評了一通,又問他到底有什么本事去衛(wèi)國做事,顏回就回答老師說:"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
我們仔細(xì)來看看顏回的答話,"端而虛,勉而一"。嚴(yán)格地說,能做到這六個字,已經(jīng)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真要做到這六個字了,就可以說真正的萬事大吉了!"端而虛,勉而一",從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這個已經(jīng)是無可挑剔了。
什么是端?我們常說人要端方、端正,那就是說為人端正、正直。那什么是虛呢?就是謙虛嘛。虛者空也,就是空空如也嘛。一個人能夠做到謙虛、虛心,把自己擺在一個不自以為是的位置上,把一切都能放下,在這么一種精神狀態(tài)做事,就會很受人歡迎的。勉,就是勤勉,對工作不偷懶,很精進(jìn)。一呢,就是一心一意,純一不雜,全心全意。我們在工作中如果能做到純一不雜,那已經(jīng)是極高的境界了。
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端而虛,勉而一"。為人正直而又謙虛,對工作勤勉而且一心一意,這樣的人如今已經(jīng)很難找了!但即便是顏回能夠做到這樣,孔夫子還是對他說:"惡!惡可!"不對!你這樣是不行的!
為什么不行呢?孔夫子下面就接著說了:"夫以陽為充孔揚(yáng),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將執(zhí)而不化,外合而內(nèi)不訾,其庸詎可乎!"
看來,孔夫子還是很了解衛(wèi)國這個年輕的國君的。他告訴顏回,衛(wèi)君這個人是陽充于外。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他這個人從內(nèi)到外,都充滿著一種剛強(qiáng)之氣。這樣的人呢,就是"采色不定",就是喜怒無常??!他這個人啊,常人不敢違逆其意,而他自己又以壓抑別人的真實性情、打擊別人對他的勸告,來暢快自己的心。所以,你即使每天用小德來慢慢感化他,都不會有成效,更何況大德呢?他必將固執(zhí)己見而不會改變,即使表面贊同,內(nèi)心也不會對自己的言行作出反省,你顏淵所用的方法怎么能行得通呢?
總之,用"端而虛,勉而一"的辦法,處理一般的事情,解決我們一般在工作中、事業(yè)中的麻煩還是可以的,但是若遇到衛(wèi)君這種精力極其旺盛,同時又喜怒無常、頑固不化,喜歡隨意壓抑、打擊別人的上司,這個方法那就大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