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開始同住一處,除了原有的專業(yè)工作時間,還能共享私人時光。當時,我們各自和妻子分居,兩人的兒子都和母親同住,所以我們都是自由的,于是兩個單身漢決定同住。處理家務時,我們讓每一件事都成為學習的機會,沒有任何事是微不足道而不需要探索的。在禪的傳統(tǒng)中,每一分鐘都是永恒,每一個小動作都包含整個宇宙。我們會為最微小的細節(jié)討論、檢視、爭辯,學習觀察共同洗碗時的優(yōu)美和拙劣之處。一起用餐時,看我們如何在食物的選擇與料理中分擔工作,可說是充滿了美感。如果基卓為煥祥拿了一個他不需要的湯匙,就會因為缺乏“當下的同在”而產生一長串討論與探索。
簡言之,我們學習要在當下彼此同在,并在發(fā)現(xiàn)失去當下的同在時,愿意承認。我們變得對彼此非常敏感,失去這種敏感度時就加以承認。 煥祥:我們的計劃非常成功!我可以清楚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接觸越來越深!我突然想起高中時寫了一篇作文,標題是我的摯友,我在其中詳細描寫自己和一位想象中的摯友間所有可能的情形。老師顯然對我袒露內心的愿望感到不安,她雖然給我“優(yōu)等”,卻附加了一小段話,提醒我永遠不要把文章內容讓任何人知道!基卓和我卻活出了我在二十二年前的作文中所描述的一切細節(jié)。
雖然經歷這種體驗的是兩個男人,但我們把自己看成兩個想測定愛的要素的人,一起探索親密關系。在一起生活、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關系中有許多要素,也了解這些要素的原則適用于任何關系。我們教導大家認識這些要素,這些要素是任何長期或短期關系都會發(fā)生的共通過程和主題,因此,學員可以與不認識的人在周末工作坊共同處理短期關系的相處模式。同樣的,已經共度多年時光的人就像剛開始互動的人一樣,也有相同的問題需要處理。 重要的不是關系的性質,只要任何兩個人愿意承諾對彼此誠實、好奇,就可以產生深入的親密關系。這個原則不但對結婚的伴侶非常重要,也適用于親子、手足、合伙人、同性朋友以及異性間的柏拉圖式情誼。
所有控制都會破壞關系
在關系的初期,雙方會迫切渴望能控制對方:我們越能控制,就越覺得有安全感??墒俏覀円舶l(fā)現(xiàn)種種的控制最終都會破壞關系,因此決心揭露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控制動機和手段??墒?,我們怎么知道自己是在控制,還是單純的渴望呢?如果我們所做的只是渴望某件事的發(fā)生,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時,就會坦然接受事實;如果我們想控制對方,在達不到目的時就會覺得怨恨、生氣。
基卓:我現(xiàn)在了解自己從親密中退縮的模式是因為恐懼,我一生都害怕被人虜獲,我相信別人之所以接近我,都是想從我這里得到某些東西,目的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快樂。為了徹底擊潰他們,我學會用特殊的方法在他們虜獲我之前先虜獲他們,包括引誘、討好、成就和偽裝,目的都是要別人照我的意思來做。煥祥卻是全然不同的人,他對我一無所求,也不會糾纏我,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沒有用!我不知道如何面對這種情形。
煥祥:我的朋友很關心我與基卓的關系,他們認為他想利用我,從我這里學到他所需要的東西之后,就會拋棄我,使我心碎、受傷。我只能一再向他們保證,我確知他試圖這么做,但我非常了解自己,我不會付出自己不想給予的東西,我如果被人操縱,也是出于自愿。我知道唯一需要害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投入一件事,自己就要為結果負責。我覺得可以在基卓身上實現(xiàn)年輕時的幻想。
基于需求而有的關系必然是控制的關系,控制的人容易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別人身上,分手時就成為充滿怨恨、憤怒的受害者。相反的,完整的人在失落時會覺得哀傷,但是沒有怨恨。匱乏的人會彼此糾纏,缺少適當?shù)慕缦?,無法成長。完整的人在關系中會變得更豐富,關系成為滋養(yǎng)每一個人的花園,使人成長、茁壯、完全發(fā)揮潛力。即使兩人分手,也能繼續(xù)欣賞彼此曾有的學習。
基卓:煥祥是我靈魂轉化和展現(xiàn)旅程中的指導者。我走過好幾個階段,逐漸了解自己在尋找什么。我在初期會說:“我的靈魂希望被人看見?!鄙院?,等我較不害怕親近的接觸時,我的話就變成:“我的靈魂希望被人碰觸。”一旦我穿越依賴的需求,了解自己不需要被愛,而是需要去愛人時,就說:“我的靈魂需要誕生。”
我們將這項探索親密關系的計劃稱為“關系花園”。打從一開始,我們就把目標定為“關系花園”的照料和維持,兩人都能在其中得到最好的成長。即使這項任務需要投入難以計算的時間和精力(在二十五年中,我們每年看不到對方的時間只有幾天而已),我們相信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可以幫助別人在更切合實際的時間內進入親密關系。朋友一直擔心我們可能過于沉浸于這個計劃、可能在評估自己的成長時欺騙自己,他們的擔心也許是合理的,如果我們分開的話,就會出現(xiàn)真正的考驗;但我們自信能成功通過這種考驗。隨著年齡漸長、智慧漸增,我們逐漸相信永恒的愛,因此我們開始認為兩人永遠不會分開,我們知道這無法用俗世的考驗來證明!
你最愛的才能長存, 其余都是糟粕。 ——龐德(Ezra P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