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xiàn)存生物之生活事實看去,信莫能有外于圖生存與繁殖之兩事者,然不可遂謂生命本性惟在以解決此兩大問題為事也。此兩大問題在植物可不謂有其解決之道乎?何為過去進化程中尚有動物之別出?在動物走本能之路者,可不謂得其解決之道乎?何為猶有理智反本能傾向之后起?兩大問題在生物界各不同物種,雖謂自始既各得其解決無不可也。顧過去生物界猶層層創(chuàng)新,進化之不已,豈不充分證明生命本性之不在此乎?生命本性是在無止境地向上奮進;是在爭取生命力之擴大,再擴大(圖存、傳種,蓋所以不斷擴大);爭取靈活,再靈活;爭取自由,再自由。試一諦視生物進化之歷史詎不躍然可見。然此在現(xiàn)存生物界蓋已不可得見矣。惟一代表此生命本性者,今惟人類耳?!酥蟛煌跻话闵镎咴诖?;人類生活卒非兩大問題所得而限之者在此。
人類果何從而得突破兩大問題之局限乎?此即以理智之反本能,而兩大問題固寄托于種種本能之上也。本能活動無不伴有其相應之感情沖動以俱來。例如斗爭與憤怒相俱,逃避與驚恐相俱,慈柔之情從屬于父母的本能,而兩性的本能則與其固有一種感情沖動不可分。如是可以類推。然而一切感情沖動皆足為理智之礙。理智恒必在感情沖動屏除之下——換言之,即必心氣寧靜——乃得盡其用。于是一分之理智發(fā)展,即屏去一分之感情沖動而入于一分之寧靜;同時對于兩大問題亦即解脫得一分之自由。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由量變達于質(zhì)變,人類生命卒乃根本發(fā)生變化,從而突破了兩大問題之局限。
理智之發(fā)展也,初不過在生活方法上別辟蹊徑,固將更有以取得兩大問題之解決。然不期而竟以越出兩大問題之外焉。此殆生命本性爭取靈活、爭取自由有不容已者歟。柏格森嘗于此設有譬喻云:“自最低級以至最高級之生命,自由好像是緊系于鏈索之上,個體最多只能伸張至其鏈之長度為止。但到了人類卻似突然一躍而鏈索亦斷?!盵1] 此緊系之鏈索蓋指生物圖生存與繁殖之兩事,而以鏈之長度不等借喻自由余地之不等。其鏈折斷,即悠然長往無得而限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