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拯救亞洲(6)

金融往事 作者:(美)邁克爾·劉易斯


“硬貨幣論者”對于亞洲困境的反應出乎意料的平靜,只是偶爾聲稱如果采納他們的建議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是對于現在應該做什么卻沒有給出任何建議?!败涁泿耪撜摺眲t總是在展望未來:正如其一貫的看法,他們堅持認為亞洲國家必須降低利率,以便有機會復蘇。他們可能是正確的,但問題是對下調利率的反對依然存在。恰如斯坦利·費希爾最近說的那樣:“如果說理智的人相信只要利率短期內不提高,我們就可能控制住貨幣貶值的局面,我對這種說法不敢茍同。”6月下旬,羅伯特·魯賓造訪亞洲,敦促這些國家堅持從緊的貨幣政策。他可能是在擔心如果不這樣做,整個地區(qū)的貨幣都將再次進入自由落體狀態(tài)。

簡而言之,亞洲陷入了困境:亞洲的經濟正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但任何為了度過災難的措施卻又可能激起新一波的資本外逃,并使危機惡化。實際上,亞洲地區(qū)的經濟政策受制于已是驚弓之鳥的投資者。有沒有出路呢?是的,有,但幾乎沒有人敢提出來,因為這個答案既不時髦,名聲也不好。這個難以啟齒的詞就是“外匯管制”。

外匯管制通常是那些發(fā)生國際收支危機的國家的標準策略。各國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但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出口商必須按照官方匯率把賺取的外匯賣給政府;而對外支付所需外匯也按同樣的匯率出售,基本上用于進口和償還債務。一些國家禁止其他的外匯交易,另一些國家則實行雙軌制。無論哪種方式,制度一旦確定下來,政府就無須擔心由利率下降引起的貨幣貶值。也許非官方匯率會下降,但這不會影響進口價格或者公司和銀行的收支平衡表。

如果你覺得這很好理解,那就對了。外匯管制在實踐中產生了很多弊端。除了繁瑣的文字工作和官僚主義外,還有其他一些令人詬病之處:出口商會產生隱瞞他們的外匯收入和虛報進口憑證的動機。每個試圖延長外匯管制的國家最后都會發(fā)現,這種制度導致的市場扭曲逐漸嚴重到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以至于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外匯管制弊大于利。

但是亞洲正在發(fā)生著災難,于是問題變?yōu)椋和鈪R管制相對于什么而言是不好的。面對1982年的債務危機,墨西哥實行了外匯管制,然后緊隨而來的就是長達5年的經濟停滯。然而,當GDP已經下降了5%、10%,甚至是20%時,相對而言停滯就成為一種巨大的改善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