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如果我們只抓住自己的東西不放,就很難接受別人的東西。尤其在現(xiàn)代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貪,有些人什么都不愿放棄,結(jié)果也就什么也得不到。
一天,有位大學教授特地向日本著名禪師南隱問禪。南隱對他以禮相待,卻不說禪,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客的杯子,杯子已經(jīng)滿了,但他還在繼續(xù)注入。
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終于沉默不住了,大聲說道:“已經(jīng)漫出來了,不能再倒了!”
“你就像這杯子,”南隱答道,“里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讓我如何對你說禪?”
對于高人來說,放棄不是失敗,是智慧。
學會放棄,是放棄那種毫無意義的拼爭和沒有價值的索取,而不是喪失奮斗的動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而不是放棄奮斗的過程和努力毅力;是放棄那種對金錢地位的搏殺和奢侈生活的追求,而不是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兩個朋友一同去參觀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非常大,但他們的時間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美景都參觀到。
他們約定:不走回頭路,每到一處路口,選擇其中一個方向前進。第一個路口出現(xiàn)在眼前時,路標上寫著一側(cè)通往芍藥園,另一側(cè)通往百人亭。他們琢磨了一下,選擇了百人亭,因為據(jù)說這里有不少漂亮的碑文和故事。
又到一處路口,分別通向望天閣和鴿子林,他們選擇了鴿子林,白鴿看起來很漂亮。
他們一邊走,一邊選擇。每選擇一次,就放棄一次,遺憾一次。但他們必須當機立斷,因為時間不等人,他們失去的將更多。只有迅速作出選擇,才能減少遺憾,得到更多的收獲。
人生莫不如此。左右為難的情形會時常出現(xiàn):比如面對兩份同具誘惑力的工作,兩個同具誘惑力的追求者,為了得到“一半”,必須放棄另外“一半”。若過多地權(quán)衡,患得患失,到頭來將是兩手空空,一無所得。
有一首老歌,歌詞最后幾句是這樣的:“原來人生必須要學會放棄,答案不可預期;原來結(jié)果最后才能看得清,來來回回何必在意?!笔前?!人生在世,何懼放棄?
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和物欲橫流的社會,懂得放棄的人,就會用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去對待沒有得到的東西,他們每天都會有快樂和愉悅的心情;而不懂得放棄的人,只會焦頭爛額地亂沖,他們不但最終達不到目標,而且每天都會陷于得失的苦惱之中。
人,正因為不懂得舍棄才會有許多痛苦。當自己有了舍棄的智慧時,就會豁然開朗,生命會馬上向你展現(xiàn)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
《臥虎藏龍》里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懂得舍棄,生活中魚和熊掌都能兼得的時候很少,這一次放棄是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報。
也許放棄時是痛苦的,甚至是無奈的選擇。但是,若干年后,當我們回首那段往事時,我們會為當時正確的選擇感到自豪,感到無愧于社會、無愧于人生。
今天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成你之美,不要事事都和別人爭,不要為了丁點兒小事斤斤計較。有些東西該放棄的還是要放棄,不要舍不得,到頭來給自己留下終身遺憾。
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豪氣,是更深層面的進取。我們之所以舉步維艱,是因為背負太重;之所以背負太重,是因為還不會放棄。功名利祿常常微笑著置人于死地。詩人泰戈爾說:當鳥翼系上黃金時,就飛不遠了。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迎接生活的轉(zhuǎn)機,度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能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更加充實、坦然和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