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說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jīng)》,也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你去請學(xué)里太爺?shù)陌?,就說我說的:什么《詩經(jīng)》、古文,一概不用虛應(yīng)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崩钯F忙答應(yīng)“是”,見賈政無話,方起來退出去。此時(shí)寶玉獨(dú)站在院外,屏聲靜候,等他們出來同走。李貴等一面撣衣裳,一面說道:“哥兒可聽見了?先要揭我們的皮呢!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賺些個(gè)體面①,我們這些奴才白陪著挨打受罵的。從此也可憐見些才好?!睂氂裥Φ溃骸昂酶绺?,你別委屈,我明兒請你?!崩钯F道:“小祖宗,誰敢望請,只求聽一兩句話就有了。”說著,又至賈母這邊,秦鐘早已來了,賈母正和他說話兒呢。于是二人見過,辭了賈母。寶玉忽想起未辭黛玉,又忙至黛玉房中來作辭。彼時(shí)黛玉在窗下對鏡理妝,聽寶玉說上學(xué)去,因笑道:“好!這一去,可是要蟾宮折桂了②。我不能送你了?!睂氂竦溃骸昂妹妹?,等我下學(xué)再吃晚飯;那胭脂膏子,也等我來再制?!眹Z叨了半日,方抽身去了。黛玉忙又叫住,問道:“你怎么不去辭你寶姐姐來呢?”寶玉笑而不答,一徑同秦鐘上學(xué)去了③。原來這義學(xué)也離家不遠(yuǎn)。原系當(dāng)日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力不能延師者,即入此中讀書。凡族中為官者皆有幫助銀兩④,以為學(xué)中膏火之費(fèi)⑤;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塾師⑥。如今秦、寶二人來了,一一的都互相拜見過,讀起書來。自此后,二人同來同往,同起同坐,愈加親密。兼賈母愛惜,也常留下秦鐘,一住三五天,和自己重孫一般看待。因見秦鐘家中不甚寬裕,又助些衣服等物。不上一兩月工夫,秦鐘在榮府里便慣熟了。寶玉終是個(gè)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隨心所欲⑦,因此發(fā)了癖性⑧,又向秦鐘悄說:“咱們兩個(gè)人一樣的年紀(jì),況又同窗⑨,以后不必論叔侄,只論弟兄朋友就是了?!毕仁乔冂姴桓?,寶玉不從,只叫他“兄弟”,叫他表字“鯨卿”,秦鐘也只得混著亂叫起來。原來這學(xué)中雖都是本族子弟與些親戚家的子侄,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體面——光彩,光榮。
②蟾宮折桂——由“蟾宮”與“折桂”二典組合而成。“蟾宮”原作“月宮”,出自漢·東方朔《海內(nèi)十洲記》:“(東)方朔云:‘臣學(xué)仙者耳,非得道之人……曾隨師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聦m之間,內(nèi)游七丘,中旋十洲?!敝撂拼?,始有人據(jù)嫦娥奔月而月中有蟾蜍的神話傳說,稱“月宮”為“蟾宮”,如唐·許晝《中秋月》詩:“應(yīng)是蟾宮別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薄罢酃稹钡涑觥稌x書·郤詵傳》:“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碧迫擞謱ⅰ罢酃稹敝肮稹备禃樯裨拏髡f中月宮之“桂”,遂產(chǎn)生了“蟾宮折掛”這一成語。此說見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世以登科為‘折桂’,此謂郤詵對策東堂,自云‘桂林一枝’也。自唐以來用之……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言有蟾,故又改桂為蟾,以登科為‘登蟾宮’。”
③一徑——一直。
④幫助——資助。
⑤膏火——本義為燈油,引申為學(xué)校的費(fèi)用。
⑥塾師——家塾或私塾中的教師。
⑦隨心所欲——語本“從心所欲”,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痹缚鬃拥搅似呤畾q時(shí),由于道德極高而又無所不知,所以無論干什么都能得心應(yīng)手而且合乎規(guī)矩。引申以形容人無法無天,為所欲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⑧癖性——怪僻的性格。癖:通“僻”。
⑨同窗——典出宋·呂祖謙《與朱侍講書》:“令嗣氣質(zhì)甚湻(淳),已令就潘叔度舍傍(旁)讀書……同窗者,乃叔度之侄景愈。”意謂同在一個(gè)窗下讀書。引申為一起讀書的人,即同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