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剛念了《四書》①?!摈煊裼謫栨⒚米x何書,賈母道:“讀什么書,不過認幾個字罷了?!币徽Z未了,只聽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進來報道:“寶玉來了?!摈煊裥南耄骸斑@個寶玉,不知是怎樣個憊懶人呢②?!奔爸吝M來一看,卻是位青年公子:
頭上戴著束發(fā)嵌寶紫金冠③,齊眉勒著二龍戲珠金抹額④;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⑤,束著五彩絲攢花結(jié)長穗宮絳⑥,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⑦;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⑧。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⑨,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⑩。項上金螭纓絡(luò),11又有一根五色絲絳,系著一塊美玉。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的,何等眼熟!”12只見這寶玉向賈母請了安,13賈母便命:“去見你娘來?!奔崔D(zhuǎn)身去了。一會再來時已換了冠帶:頭上周圍一轉(zhuǎn)的短發(fā)都結(jié)成小辮,紅絲結(jié)束,共攢至頂中胎發(fā),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后兩種原為《禮記》中的兩篇)。宋代朱熹選定并定名《四書》,遂成為元、明、清三代科舉考試的必讀之書。
②憊懶(bèilài備賴)——亦作“憊賴”。涎皮賴臉,令人厭惡。憊:頑劣。懶:厭惡。
③束發(fā)嵌寶紫金冠——鑲嵌著各種珠寶的紫金束發(fā)冠,可以將頭發(fā)總束于頭頂。紫金:指赤銅與黃金的合金。明·曹昭《格古要論·珍寶論·紫金》:“今人用赤銅和黃金為之。然世人未嘗見真紫金也?!?/p>
④二龍戲珠金抹額——以二龍戲珠為裝飾的黃金頭箍。二龍戲珠:兩條龍共玩一珠的傳統(tǒng)吉祥圖案。抹額:原指束在額上的頭巾。其起源似乎很早。宋·高承《事物紀原·戎容兵械·抹額》引《二儀實錄》曰:“禹娶涂山之夕,大風雷電,中有甲卒千人,其不披甲者,以紅綃帕抹其頭額,云海神來朝。禹問之,對曰:‘此武士之首服也?!厥蓟手梁I?,有神朝,皆抹額、緋衫、大口袴。侍衛(wèi)自此抹額,遂為軍容之服?!笨芍瓰檐娙说臉酥?。后普及到一般男子,平民以布巾束發(fā),富人用金箍束發(fā),兼為頭飾。
⑤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在大紅綢緞面料上以二色金線繡上百蝶穿花圖案。箭袖——亦稱“箭衣”。是一種窄袖長袍。其袖口呈斜切狀,朝手背的袖口長,朝手心的袖口短,便于射箭,故名。其斜袖口又形似馬蹄,故又稱馬蹄袖。后成為一種服式,不射箭的男子也穿。
⑥五彩絲攢花結(jié)長穗宮絳(tāo滔)——是一種絲腰帶,帶頭以五彩絲線結(jié)成花朵結(jié)子,花結(jié)子下面又有長穗,系在腰上,花結(jié)子與穗子就會下垂,以為美觀。因仿自宮廷,故稱“宮絳”。
⑦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繡有八朵大團花的藍緞面排穗褂。石青:藍色。起花八團:緞袍面上繡有八朵圓形大彩花。據(jù)《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載,其八花位置是:“前后胸各一,左右角各一,前后襟各二?!币虬硕浯髨A繡花均突出緞面,故稱“起花”。倭緞:產(chǎn)自日本或仿自日本的緞子均稱“倭緞”。排穗褂:衣服下邊緣綴有彩穗的褂子。
⑧青緞粉底小朝靴——是一種黑緞面鞋幫白邊厚底而尖頭的半高筒靴子。朝靴:原為百官上朝時所穿,后來才流行于民間,故名。
⑨鼻如懸膽——鼻子如同懸掛的膽囊。比喻人鼻形美觀。
⑩嗔(chēn抻)視——怒目而視。嗔:憤怒,生氣。
11項——頸項,脖子。
12“倒像”兩句——似有雙關(guān)之意:一者暗指賈寶玉的化身神瑛侍者在太虛幻境用甘露澆灌林黛玉的化身絳珠仙草;再者隱寓二人心有靈犀一點通,一見鍾情。下文賈寶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心里倒像是遠別重逢的一般”,其用意同此。
13請安——這里指的是清代一種見面問好的特殊禮儀:男子須在口稱“請某某安”的同時,右膝彎曲或跪地(俗稱打千);女子則在口稱“請某某安”的同時,雙手扶左膝,右腿微屈,身體半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