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語譯】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就是因為它們不是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反而能長久生存。
所以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領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心嗎?所以反而能成就他自己。
【感悟】
老子先是分析了天地長久的原因,在一般人看來天地長久肯定是采用了各種保持長久的辦法,其實不然。老子看到了更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天地的長久不是靠什么方法,而是靠自己的本性。因為天地的本性就是無私。天地是最無私的,它們不是為了自己而生存,它們就好像是為了資助萬物而生存的。天滋潤萬物、普照萬物,地承載萬物、孕育萬物。如果是為自己的長生著想,必定不愿意如此付出。而正因為毫不考慮自己,所以反而能夠長生不老。
老子說天地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說圣人,這里的圣人當然是指得道之人。得道之人就是像天地一樣無私的人,他們是無私的、居后的、處下的,結果反而能成就自我、能領先、能處上,反而能贏得人們的愛戴和敬仰。我經常開玩笑地說:"越要臉越沒有臉,越不要臉越有臉。"其實這不是玩笑,是真理。好多人總是太要臉,太顧及自己的面子,結果往往老沒面子。有的人總是覺得自己了不起,眼高手低,自視很高,結果往往成功不了,反而被別人瞧不起。而那些不把自己當一回事,謙虛卑下的人,反而能學到很多東西,能有所成就,反而被人敬重。"外其身而身存",是說越不怕死,往往越不會死;越怕死,往往越會死。有一個成語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小故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1萬余名新招募的漢軍攻打趙國。趙王率20萬兵力占據了一個易守難攻的關卡,準備一舉殲滅韓信。韓信深知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如采用強攻,必會受挫。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韓信想了一個奇招。趙軍駐扎的關卡之外有一條河流,韓信率軍到了這里之后,下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軍令:中軍主力全部背靠河列陣迎敵。兩軍交鋒之際,漢軍因臨河而戰(zhàn)已無路可退,所以每一個人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個個奮勇殺敵。人數(shù)居多的趙軍并沒有能占得什么便宜。在兵力懸殊、九死一生的被動情況下,韓信背水列陣,利用全軍將士求生的心理,激發(fā)全軍將士決一死戰(zhàn)的勇氣,"置之死地而后生",以萬余的劣勢兵力,一舉擊破20萬趙國大軍,譜寫了中國軍事史上的精彩篇章。
有不少學者認為老子這里講的是要謙遜、不爭,這是圣人的美德。謙遜、不爭,當然是老子的思想,可是老子是大大的"狡猾",我曾帶著無限敬仰的語氣贊嘆:老子真是一個偉大的"陰"謀家!你看他說的是要謙遜、不爭,是要"后其身""外其身",要"無私",可最終的目的、最終要達到的結果卻恰恰是居上、無不勝,是"身先""身存",是"成其私",是從陰性入手最后達到戰(zhàn)勝陽性的目的。這真是一種偉大的智慧?。∵@種智慧可以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比如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一心想賺錢,賺了錢總想自己過好一些或者留錢給子女。結果呢?往往事與愿違,有了錢以后不見得就有快樂。而留錢給子女的,子女并不一定就成才、成器。很多人往往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富不過三代"。為什么?就是私心太重了。越想擁有往往越沒有。而那些真正成功的企業(yè)家往往不是把錢都視為己有,有的人就悟出"錢越分越多"的道理。
知識鏈接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說:"如果一個人到死的時候還擁有巨額財富,那是一種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