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
墻壁上,一只蟲子在艱難地往上爬。墻壁用的是新涂料,非常光滑。蟲子好不容易爬到一大半,一不小心又跌落了下來。
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沿著墻跟開始慢慢地往上爬。
第一個人注視著這只蟲子,感嘆地說:“一只小小的蟲子,如此執(zhí)著、頑強,百折不回。我遭到了一點挫折,又怎能氣餒、退縮、自暴自棄?難道我還不如這只蟲子?”他覺得自己應該振奮起來。
第二個人注視了它許久,也禁不感嘆說:“可憐的蟲子,這樣盲目地爬行。什么時候才能爬到墻頂呢,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轉(zhuǎn)到三公分以外粗糙的墻面上,爬上去就會很容易。它怎么就不好好反省一下呢,真可悲。不過,我也要感謝蟲子,教會了我不要悶著頭做一件事情,要學會理智一些?!?/p>
有人詢問智者:“觀察同一只蟲子,卻得出兩種截然相反的見解和判斷,他們哪一個對???”
智者回答:“沒有錯與對之分?!?/p>
問者相當困惑:“怎么會都對呢?一個是褒揚、一個是貶抑?對立是如此鮮明,沒有任何共通性,怎么會都對呢?”
智者笑了笑,回答道:“太陽在白天放射光明,月亮在夜晚投灑清輝。它們也是相反的。你能不能告訴我,太陽和月亮究竟誰是誰非?”
問者思索片刻,說:“這么說,這個世界的事物并不是簡單地靠是與非就能下定論。每個人所處的角度不同,感覺和判斷就可能不一致,所獲得的啟示也就會有差異。是嗎?”
智者點頭。
佛法小竹:橫看成嶺側(cè)看成峰。當自己的觀點和別人的觀點相左的時候,不要急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別人的身上,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換個角度看問題,或許會少許多硬性的分歧。每件事情都是多面的,沒有人能夠一下子全看透。
事物的好與壞,善與惡,往往沒有一定的標準,每個人的不同理解都只因角度不同罷了。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強行用好與壞、是與非去評價一件事情,因為我們心中也未必有正解。為人就是為己有一個禪師,在漆黑的夜晚趕路,因為有點夜盲癥,所以看得不是太清楚,不小心被迎面來的人撞到好幾次。
他停了下來,想休息一下,這時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過來。他聽到有人說:“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都會點著燈籠走路!”
禪師被此人的話吸引了,等那位盲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
那個人說:“是的,在我懂事以后,幾乎不知道光亮是什么?!?/p>
僧人又問道:“他們都說你晚上總是打著燈籠,這是為什么?你打燈籠和不打燈籠不都一樣看不見嗎?”
盲人說:“雖然我沒辦法為自己照亮前路,可是能為別人照亮啊?!?/p>
僧人想不到盲人也有這樣的修為,便感嘆道:“您如此為別人著想,貧僧深感慚愧?!?/p>
盲人嘆了一口氣,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問道:“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剛才一路走來,有沒有被人碰撞過?”
僧人說:“有呀,就在剛才,我都被好幾個人撞過了。”
盲人說:“剛開始走夜路的時候,我也被撞過好幾次,所以我才打著燈籠走路。這樣,雖然我看不到別人,但別人一定能看到我。從此,我再也沒有被撞過?!?
佛法小竹: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笔鞘欠欠?,瑣瑣碎碎皆在我們一念之間。一念為己,是地獄;而一念為人,卻是天堂!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在我們平常的處事中,是為人多?還是利己多?為人的人,永遠都不會被幸福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