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yǎng)生從呼吸開始(3)

《黃帝內經》呼吸養(yǎng)生法 作者:湛若水


練氣或冥想時,我們的腦電波會呈現與宇宙意識相應的α波。但是,一般人在清醒狀態(tài)之下,想要將腦電波轉為α波并不容易,必須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辦得到。丹麥哥本哈根甘乃迪學院的腦部研究人員曾經對瑜伽靜修者實行監(jiān)測,結果驚訝地發(fā)現,靜修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自己的意識狀態(tài)。他們還監(jiān)測出瑜伽靜修者在深呼吸及伸展全身肌肉的狀況下,即使睜開眼睛,也能出現高α波,換句話說,練習瑜伽的人即使在做體位操時,也可以進入“動態(tài)靜修”的境界。

古人云:“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币坏┥眢w氣機啟動,最好時時刻刻保持運轉,如果氣機時動時停、時無時有,健康將難以進步;就像蒸包子一樣,一會兒開火,一會兒?;?,包子就蒸不熟?,F代人生活緊張繁忙,如果不能保持身上常有氣感,健康很難有所進步。

醫(yī)學家為了檢測關鍵性的腦波訊息及意識層次,特以Pmax[α( f )]代表定點α波最大百分率。一般人在睡眠或閉眼狀態(tài)下,他的Pmax[α( f )]值最高不超過44±3%的范圍;但實驗小組曾針對某禪修高人檢測,這位高人在清醒的狀態(tài)下所測得的值仍高達100%。這就是道家“行住坐臥不離這個”的真正含義,分分秒秒都必須保持在“養(yǎng)氣”的狀態(tài),此即道家所謂的“長生須伏氣”的道理,時時讓身體被穩(wěn)定的慢波包圍,就能讓生命力始終維持在最高峰。

但是,因為心亂則氣散,那么想要達到動態(tài)靜修的境界,就必須具備很好的修心功夫,也就是必須隨時隨地保持內心清靜,修行高人能顯現出與世無爭的超脫風范當然是有道理的。

道家祖師之一尹真人說:“人若根源牢固,呼吸之間,可奪天地之正氣,而壽命延長?!备蠢喂讨傅木褪恰饵S帝內經》說的“其氣在下”的情形,它表示下半身氣血充足;因為肚臍也叫命蒂,是人的生命之根,利用呼吸將陰陽之氣導入肚臍及丹田,謂之“歸根復命”。氣與電流的特性相同,陽氣永遠朝著陰氣流動,練氣必須先練地陰,就像一般的家用電器接了地電比較不容易漏電一樣;而呼吸時,進入身體的氣如果能向下流動,基本上都是有益且安全的。

簡單地說,所謂“呼吸養(yǎng)生法”,基本含義就是“利用呼吸啟動身體的氣機”。天地萬物都是陰陽對照的,若以氣、血二者而言,則氣為陽,血為陰。氣的性質輕清,年紀越大,它越上浮;血的性質重濁,年紀越大,它越下沉。如果我們能夠反其道而行之,將氣導引向下,與血形成氣血交融的狀態(tài),讓血液重新獲得生命力而回流全身,自然身強體健,駐顏延年。

學習嬰兒好榜樣——胎息是最完美的呼吸方法

美國《科學人》雜志2002年10月號曾刊載一篇“尋覓抗衰老藥物”的文章,文中由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的51位科學家共同發(fā)表一份聲明,他們認為:目前市面上沒有任何治療方法,經過證實可以延緩人類老化。

“長生不老,青春永駐”是人類長期鉆研的永恒課題,數千年來,投入畢生心力思考研究、親修親煉的人不計其數,所留下的典籍資料也汗牛充棟,這些前輩如果看到《科學人》雜志的這則報導,肯定會跳出來大聲抗議。東方與西方的養(yǎng)生觀念確實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對于追求長生,西方人著眼于治療,屬于“身外求”;而東方人則著眼于修煉,屬于“身內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