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錐頭蟈蟈

昆蟲的故事 作者:(美)羅伯特·埃文斯·斯諾德格拉斯


這一種群的蟈蟈包含幾種外形像蚱蜢但身材更苗條的昆蟲,它們的前額上伸出一個大的錐形物,面部嚴重向后傾斜,但也有著又長又細的觸角,把它們跟純種蚱蜢(或短角蚱蜢)區(qū)別開來。它們組成了錐頭螽斯亞科(Copiphorinae)。

大錐頭蟈蟈中,最常見、分布最廣泛的,是一種被稱為帶劍錐頭螽斯(Neoconocephalus ensiger)的蟈蟈。然而,帶劍的只是雌蟈蟈;而且那也算不上一把劍,只不過是一個很長的產(chǎn)卵工具而已,嚴格地說應(yīng)該叫產(chǎn)卵器。圖27 B顯示的是雌性錐頭蟈蟈,有一個類似的器官,不過她屬于一個被稱為圓頂錐頭蟈蟈(Neoconocephalus retusus)的種。這兩種錐頭蟈蟈除了頭部錐形物在外形上略有差別之外,其他各方面都非常相似。它們看上去就像是纖細的尖頭蚱蜢,長約11/2至13/4英寸,顏色通常是鮮綠色的,不過有時是褐色的。

帶劍錐頭蟈蟈的歌聲就像一臺微型縫紉機的噪音,只包含一長串的同一個音符:tick、tick、tick、tick……無限重復(fù)下去。斯考德說,帶劍錐頭蟈蟈唱歌以一個類似于brw的音開始,在暫停片刻之后,立即發(fā)出一連串類似于chwi的快速聲音,頻率大約是每秒鐘5次,無限次地延續(xù)下去。麥克尼爾把這些音符描繪為:zip、zip、zip;戴維斯把它們表示為:ik、ik,而阿拉德聽到的則是:tsip、tsip、tsip。圓頂錐頭蟈蟈(圖27)的歌聲則完全不同。它由長長的刺耳嗡嗡聲所組成,雷恩與赫巴德把這種聲音描述為:zeeeeeeeeee。聲音不大,但音調(diào)很高,并且音調(diào)不斷上升,就好像演奏者加快了翅膀運動的速度,直到人的耳朵幾乎聽不見。

個頭很大、發(fā)聲器官更強壯的錐頭蟈蟈,是健壯錐頭蟈蟈(Neoconocephalus robustus,圖28)。它是北美直翅目昆蟲中聲音最大的歌手之一,它的歌聲是一種強烈而連續(xù)的嗡嗡聲,有點類似于蟬的聲音。一只關(guān)在籠子里的健壯錐頭蟈蟈,唱歌的時候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噪音。嗡嗡嗡的主音聲中伴隨著低沉、單調(diào)的嗡嗡聲,其來源并不清楚,大概來自翅膀的某種繼發(fā)振動。演奏者在表演的時候總是頭朝下,腹部的呼吸運動沉而急促。健壯錐頭蟈蟈棲息在大西洋沿岸從馬薩諸塞到弗吉尼亞的那些干燥、多沙的地方,以及(據(jù)布拉奇利說)印地安那州密歇根湖岸邊那些類似的地方。筆者是在紐黑文北部的昆寧佩克峽谷的沙質(zhì)平地上認識這種蟈蟈的,在那里,夏天的夜晚,隔著很遠的距離就能聽見它尖銳刺耳的歌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