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版補記(2)

翻譯的基本知識 作者:錢歌川


 

談到翻譯,你可以說是斫輪老手,本質上,你是個作家,在散文作家里你有一定的地位。你精通英文和日文,在分析和了解上,絕對不成問題。此外,你有幾十年翻譯的經驗,樂此不疲,越運用越純熟。加以多年來,你在各大學里,所擔任的多是翻譯的課程,熟能生巧,心得自然比較一般暢曉兩三種語文的人多得多。因此,當我沒有拜讀大著以前已經有了信心,讀完之后,更覺得名不虛傳。

說來實在不容易,任何一技的成功,完全靠累積的功夫,而關鍵又在于濃厚的興趣,和有恒不懈的努力。

只因你對于翻譯很有興趣,所以你才能夠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功夫,來研究和傳授翻譯。翻譯家不但是本國文字的作家,而且是外文的愛好者。在沒有動筆翻譯之前,必須對于原文有深刻的了解,要達到這目的,各種字典、辭典,以及有關問題的參考書,必須齊全。你很幸運,幾十年來都在大報館、大書局、大學校工作,公共圖書館的設備,大可補充個人藏有不足的地方?!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睙o論一個作家或翻譯家多么努力,假如沒有得力的工具,他的工作效率將大為減低,甚至根本沒法子進行。

一個人最怕自視太高,唯我獨尊,對于別人的成就,根本不放在眼內。你是充分了解孫子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的戰(zhàn)略的人,因此,你時常研讀各著名翻譯家的作品,看看人家的優(yōu)點在哪兒,缺點又在哪兒,然后取其精華,刪其蕪雜,以便樹立自己的翻譯方法。的確,各人有各人的方法,一種原文,百人譯出,盡不相同。有的對原文的了解不夠深刻,有的對于有關學問完全外行,有的要做急做章,不免流于疏忽,有的中文太差,譯出來的東西,比天書還難讀,諸如此類的事情,時??梢砸姷?,在這兒,研究翻譯,盡量采用別人的長處,如發(fā)覺別人翻譯有錯誤,就應以“哀矜勿喜”的態(tài)度,提高警惕,免得重蹈覆轍。

其實,談理論并不難,最難的是取譬引喻。初出茅廬的人經驗不夠,他們不是食古不化,便是食洋不化,沒法子提出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大作得力處,在于實例很多,使人一看就能明白。這種深入淺出的功夫,證明你的確是個行家。

在第九章“首先要了解原文”里,你特地選出五十字,注明同一字而英美的意義不同。舉一反三,聰明的讀者不難了解同一文字,而含義卻是那么歧異。這會提醒他們以后閱讀書報,尤其是把筆為文,須加倍小心。

你幼時在故鄉(xiāng)打好鞏固的中文基礎,后來留日,又留英,長期的努力,使你在中、日、英三種語文上,達到優(yōu)游自得的樂趣。因為你學了日本學術界勤學苦練的功夫,對于外文的進修,多是腳踏實地,所以在翻譯和寫作上,絕對不成問題。這兩三天來,我細心研讀揣摩你的“二豎的故事試譯”,這才了解你的英文寫作的能力實在高明。你把《左傳》一段古文,先譯成淺近的白話文,再譯成瑯瑯可誦的英文,這一套真實的功夫,不由得不使人肅然起敬。

平心而論,創(chuàng)作困難,翻譯也不容易。作家只須精通一種母語,翻譯家至少須暢曉兩種以上的文字。雖然作家還需搜索枯腸,博訪周詢,找出許多材料來證實他的理論,而譯者卻可節(jié)省這些麻煩,把人家既成的作品拿來照譯,但是在行文上,作家可以自由發(fā)揮,而翻譯家須受原文的限制,有的可譯,有的不可譯。有的雖能做到信和達的程度,但因時間和地域的關系,一篇譯文,讀來全不是味道。

最后,我非常同意你的建議,一切譯文必須以邏輯為標準。假如譯文不合邏輯,讀起來完全不像話。譯者必須自己先把原文徹底了解,才可下筆。原意完全明白,譯文合乎邏輯,那么“信”和“達”的兩大條件已經做到了,至于“雅”“不雅”,見仁見智,各人的看法不同,只好不去管它了。

(文見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新加坡《南洋商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