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都死到哪兒去了?
世界上由無數(shù)的各種鳥,那么為什么見不到或者極少見到死去的鳥的尸體?--Maurice Boland,來自西班牙Marbella的REM FM Radio電臺。
鳥的尸體的去向,或者其它別的動物的尸體的去向,在很大程度要取決于其死亡的原因。假如鳥是被某個獵食者殺死,那么它很有可能立即被吃掉。這樣的話,除了個別羽毛之外,大概就剩不下什么可以看到的東西了。
有傷病的動物一般都會安安靜靜、孤零零地躲藏在什么地方。因此,由于年老或者疾病而死去的鳥的尸體,將會位于難以發(fā)現(xiàn)的所在,并且會有極大的可能在被發(fā)現(xiàn)之前就被螞蟻和其他食腐動物吃掉。
剩下的唯一情況,或者說人類見到死鳥的尸體的主要原因,是鳥意外地因某種動物或是某個活動而被殺死,殺死鳥的“兇手”也沒有將鳥吃掉的意圖。盡管鳥類一般飛行速度很快而且很靈活,和動作緩慢的動物相比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被汽車撞到,但是在公路上見到的鳥的尸體是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實例。不過,最近在前往昆士蘭州中部的途中,在路邊見到了幾只死去的楔尾鷹。這種大型鳥類雙翼展開可達2.5米,但不幸的是它們啟動飛行的時候卻相當(dāng)笨拙、緩慢,所以當(dāng)其在公路上落下來時,經(jīng)常會被過往車輛撞死。
有意思的是,當(dāng)時這些鷹是被死在公路上的其他動物的尸體吸引而至。
--Simon Iveson,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Cleveland。
對于存在的每一只死鳥,樂觀地講,都會有大量屬于埋葬科昆蟲的甲蟲,在誘惑性氣味的吸引下從遙遠的距離之外快速飛抵現(xiàn)場。在這種美味佳肴面前的競爭非常激烈,這些甲蟲有時會隨身帶著其幼蟲,并在到達目的地時快速降落到死鳥的尸體上,開始清除上面綠豆蠅產(chǎn)下的卵,或者趕走其他捷足先登的食腐昆蟲。這種任務(wù)要占去甲蟲用來在尸體下面挖掘的一部分時間。在甲蟲的忙碌之下,死鳥的尸體會很快沉入地下消失。
一旦甲蟲很好地安放了死鳥的尸體,一對甲蟲會很快交配并開始準備孵育它們的后代。它們借助其堅硬的嘴和通過肛門排出的分泌物,用死鳥尸體的肉建造成卵窩,并加以細心照看。當(dāng)卵孵化出幼蟲時,卵窩仍會保持原有的狀態(tài)滿足幼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