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看來,弗雷希曼和龐斯檢測到的中子不過是實驗誤差或疏忽造成的。那么怎么解釋他們檢測到的多余熱量呢?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是因為他們未在電解池中安裝攪拌器,局部過熱導致高估了產(chǎn)熱。瓊斯則認為是因為他們所用的電解池是開放式的,電解水的過程中釋放出的氫氣和氧氣能夠重新結合,這個化合過程產(chǎn)生了檢測到的多余熱量。他改用封閉式的電解池重新做實驗,就再也檢測不到多余熱量。瓊斯從弗雷希曼和龐斯的競爭對手轉變成了強烈的反對者。
要避免實驗誤差或疏忽的一個可靠方法是做個對比實驗,例如用輕水(普通水)代替重水做實驗,因為輕水不可能發(fā)生聚變,如果用它也能檢測到中子、多余熱量,那就說明是實驗本身出了問題。但是弗雷希曼和龐斯都沒想到要做對照實驗。在猶他大學新聞發(fā)布會后,弗雷希曼到哈威爾實驗室做報告,一個聽眾問他是否做了輕水對照實驗,弗雷希曼竟粗魯?shù)鼗卮鹫f:“我不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痹诹硪淮螘h上,龐斯也被問到同一個問題,他回答說這個對照實驗沒有必要。
1989年夏天,美國能源局成立的特殊委員會到各個實驗室進行調查。11月,該委員會報告說,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jù)能夠證明冷聚變的存在。猶他大學國家冷聚變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未能重復出弗雷希曼和龐斯。1990年5月,猶他大學校長被迫辭職。第二年6月30日,國家冷聚變研究所關門。
不過這出戲并沒有就此落幕。在被迫離開學術界之后,弗雷希曼和龐斯仍然想繼續(xù)賭下去,而且拉到了賭金。豐田汽車公司的老總豐田英二資助他們在法國建實驗室,研發(fā)讓冷聚變產(chǎn)業(yè)化。日本通商產(chǎn)業(yè)省則在1992年拿出2000萬美元的經(jīng)費資助冷聚變研究。但是這個賭局已很難維持了。1995年,弗雷希曼以對研究方向有不同意見為由和龐斯分道揚鑣,脫離了豐田項目。第二年,龐斯自己也離開了。1997年,日本通商產(chǎn)業(yè)省終止冷聚變項目。1998年,豐田公司也終止了冷聚變項目,而猶他大學則在那一年放棄申請冷聚變世界專利。
至此戲結束了嗎?也沒有。仍然有不少被稱為冷聚變“信徒”的人在繼續(xù)著弗雷希曼和龐斯的美夢,時不時地有人聲稱證實了冷聚變的存在。他們的工作很難在主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他們就自辦冷聚變雜志,自開冷聚變國際會議,其中有一屆還是在北京召開的。在“冷聚變”一詞變得臭名昭著之后,他們就改叫“凝聚態(tài)物質的核科學”。但是近20年來,除了冷聚變“信徒”反復地聲稱已驗證了弗雷希曼和龐斯的實驗之外,沒有別的突破。早在1989年龐斯就宣稱用冷聚變實驗產(chǎn)生的熱能夠把水燒開用來泡茶,但至今沒人能喝上冷聚變茶。最新的進展是:在1990年代就宣稱已實現(xiàn)冷聚變的日本大阪大學退休教授荒田吉明及其合作者張月昌于2008年5月22日當眾表演冷聚變實驗,據(jù)說有幾家主要報紙和電視臺的記者出席。不過幾乎沒有英文媒體報道此事。連喜歡炒作的記者也學乖了。畢竟,科學實驗不是魔術表演,不是靠向沒有專業(yè)辨別能力的觀眾演示就能讓人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