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jié) 不為孩子粉飾世界

我的孩子最優(yōu)秀 作者:趙莉梅


誠實的基本要求是不說謊,不騙人,但在復雜的社會和人生活動中,有時候為了達到一些善意的目的有必要采取一些“欺騙”的手段,人們稱為“善意的謊言”。比如醫(yī)生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以利于治病救人,往往向絕癥病人隱瞞病情,編造一套謊話給病人,要告訴孩子這不是虛偽和不誠實,而是更高更深層次的誠實。只有智慧、德性和能力達到高度統一的人,才能表現出這種高深層次的誠實美。

另外,社會上也的確存在著種種失信現象,如政府官員的瞞上欺下,執(zhí)法部門的知法犯法,企業(yè)做假賬,商人賣假貨……甚至誘騙婦女兒童等等,這是誠信教育面臨的最惡劣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才能讓他們既保持真善的本性,又避免被一些不講誠信的人傷害呢?

很多父母都希望給孩子一個完美的童年,不忍心將世界的陰暗面展現給孩子,許多家長甚至在孩子接觸一些不好的現象時,用一些欺瞞性的語言一帶而過。這實際上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讓孩子活在象牙塔中,只能保證他一時的安全,只有讓他看到真實的世界,然后再給予正確的引導,才能使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如果在孩子的腦海里,世界就是一個講究誠信的世界,那么一旦他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就很容易對社會感到失望。我們不能向孩子隱瞞真實、客觀的社會,但是我們同樣不能放棄我們教育的責任,我們必須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應該做的,什么是錯的,不應該做的。當青少年面對不守誠信的成年人,當青少年的誠信信念受到無情的嘲弄,當孩子們因為遵守誠信而備受委屈,我們依然要教育孩子必須恪守誠信。

我們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友善、正直、誠實的人,但有一點更重要,我們卻忘記了:友善、正直、誠實固然重要,但還要讓他們學會對待不友善、不正直、不誠實,甚至要讓他們學會對待人心的險惡和狡詐。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但是也有很多的人利用別人的好心和善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要堅持自己的信仰,但同時要避免受到傷害,對于那些利用自己善意的人,是沒有必要講“誠信”的。

要讓孩子學會認識和對待這個真實的生活:有愛有恨,有歧視也有尊重,有丑陋也有美好,有殘酷也有溫暖。

教會孩子如何看待生活中殘酷和丑陋的一面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中國家庭,我們慣于將孩子保護得嚴嚴實實的,不肯告訴他們生活的真相,這是我們理解的愛,或稱之為呵護。其實,這樣的愛護里卻隱藏著不易覺察的殘忍。孩子總有一天會面對社會,試想,當他面對真實的社會時,他簡單的思維和脆弱的心靈該如何去面對。

所以,從小就讓孩子看到社會的每一面,不可以去粉飾生活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必要的。讓孩子了解些殘酷的真相,尊重而不回避生活中本已有之的殘酷,是對孩子的愛護和負責任,不要等到孩子為此付出代價才告訴他社會的復雜性。

著名作家劉墉就非常贊成讓孩子認識世界的方方面面,在他的一本書《靠自己去成功》中寫到:“當有一天,她(劉墉的女兒)大了,要離開我,我會心疼,但不會不心安,因為我已經早早就把外面世界的門打開,讓她看見好的,也見到壞的。”

其實,在動物界,為了使小動物能夠盡快學會生存本領,動物媽媽都會讓它們早一點接受外部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小狐貍剛生下來,毛還沒干,還站不穩(wěn),狐貍媽媽就開始瘋狂絕情地把自己的孩子往外趕。不管狂風或者暴雨,它們都要自己去面對生存的世界。

哪個孩子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讓他經風雨見世面,遠比在溫室里對他的成長更有利。從這一點上說讓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是對的,但是必須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有的父母倒是給了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但在孩子有所體驗時,卻沒有及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帶來的結果甚至比把孩子關進一個封閉的世界更糟糕。這是真正的“縱容”,因為,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性,而且還沒有一定的是非標準,很容易被一些錯誤的思想熏染,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在孩子困惑、迷茫的時候給孩子的信令點上一盞明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