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借鑒西尼卡的話說,“一個人若想達到偉大這座高峰,需要經(jīng)歷許多艱難險阻”,面對這些艱難險阻,人們必須掌握超越的力量,而責任感則可以提供這種力量。
與那些偉人相反,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愿意吃苦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會牢騷滿腹,更別提為了克服困難而甘愿付出努力。
摩根進一步說,其實,生活水平提高并非總會造成害怕吃苦的現(xiàn)象,害怕吃苦的根本原因是時下的人們?nèi)狈ω熑胃?。一個人如果不具備責任感,就無法對自己進行心性上的徹底的教化,既無從領悟事物的規(guī)律,也發(fā)揮不出克服困難的自由意志。
胸懷責任感,并為此去奮斗,并非什么自討苦吃的事情,而是找到幸福的必由之途,唯有當責任感和奮斗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人生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才會顯現(xiàn)出來。
最后,摩根告訴兒子,人的命運全憑自己自由選擇,其實是說,解決困難的決心操縱在自己手里,全憑自己自由選擇。
作者手記
避苦趨樂是人類的本性,向年幼的孩子灌輸責任感的時候,需要避免生硬的說教。朱厄尼斯和摩根都采取了明智的方法,如朱厄尼斯以偉人傳記、家族事業(yè)為推進,讓兒子形成成就偉業(yè)的榮譽感,擔當大任就變得容易得多了。摩根則以“幸福”為吸引,告訴兒子肩負責任、懷有使命的人生才是有價值從而也是幸福的人生。
事實確實如此,責任感看似是一個沉重的詞匯,但它的內(nèi)核卻鼓脹著積極的活力,就像孕育鮮花的肥厚土壤。只有準確把握了責任感的真正意義,才能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向他們灌輸這種觀念,而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叛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