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jié),登高最初是為躲避瘟神之禍
“重陽節(jié)”的名稱最早見于三國時期的史書中。曹丕的《九日與鐘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彼?,重陽節(jié)被定為農(nóng)歷的九月九日。由于“九九”的諧音是“久久”,因此常在這天進行祭祖和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jié)和除、清、盂三節(jié)是中國祭祖的四大節(jié)日。傳說最早的時候,重陽節(jié)是為了躲避瘟神。
古時候,汝南縣住著一戶姓桓的人家,他們的兒子叫桓景。一次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了瘟疫,死了很多的鄉(xiāng)親?;妇奥犝f,汝河里有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禍害人間。為了除害,桓景拜東南山叫費長房的神仙為師。
費長房送給他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門。很快一年就過去了,有一天,費長房對正在練劍的桓景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xiāng)為民除害吧,我給你一包茱萸葉子,一瓶菊花酒,讓你家鄉(xiāng)父老帶上它們登高避禍吧?!闭f完,便揮手招來一只仙鶴,將桓景載回了汝南。
桓景回到家鄉(xiāng)后,把茱萸葉子分給了鄉(xiāng)親,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便讓他們登高避禍去了。只有他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了村中,等待瘟魔。不一會兒,汝河上狂風怒吼,瘟魔出來了。它看見人們都在山上歡聚,便沖到了山下,可一聞到酒氣和茱萸的香味便嚇得向后退去。這時桓景抽出了寶劍,和瘟魔展開了戰(zhàn)斗,幾個回合下來,瘟魔頂不住了,轉身就想逃跑?;妇啊班病钡匾宦暽涑鰧殑?,將瘟魔釘死在了地上。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有了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習俗。
重陽節(jié),歷史悠久,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到了唐代,就被正式定為了民間的節(jié)日,并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jié),二九相重,所以稱為“重九”。儒家陰陽觀中,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shù),所以重九也叫做“重陽”。此節(jié)日人們有登高的風俗,所以又稱“登高節(jié)”。民間認為,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因此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jié),倡導尊老、敬老、愛老、助老。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重陽節(jié)為金秋九月,天高氣爽,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因此后來民間有了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又稱菊花節(jié),歷來有賞菊的風俗,節(jié)日當天會舉辦菊花大會。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在三國魏晉時期就已經(jīng)成了時尚,古時菊花象征著長壽。此外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因此也叫茱萸節(jié)。
由于重陽節(jié)后草木開始凋零,所以重陽節(jié)的野游活動,叫做“辭青”,正與三月“踏青”的說法是相對應的。這也是一個很有詩意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