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理論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二八定律
馬云與中小網站有不解之緣,據說這與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關。當年,競爭對手想要把淘寶網扼殺在“搖籃”中,于是同各大門戶網站都簽了排他性協(xié)議,導致幾乎沒有一家稍具規(guī)模的網站愿意展示有關淘寶網的廣告。無奈之下,馬云團隊找到了中小網站,最終讓多數的中小網站都掛上了他們的廣告。此后,淘寶網歪打正著地紅了,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商業(yè)網站。馬云因此對中小網站充滿感激,試圖挖掘更多與之合作的機會,結果讓他找到了重要的商機。
在中國所有的網站中,中小網站在數量上所占比重遠遠超過大型門戶網站,盡管前者單個的流量不如后者,但它的總體流量仍相當龐大。過去,一個網絡廣告如果想要制造聲勢,只能投放在門戶網站上,但其高昂的收費令中小企業(yè)很難承受。中小網站由于過去一直缺乏把自己的流量變現(xiàn)的能力,因此,其廣告位的收費比較平民化,這恰好符合中小企業(yè)廣告主的需求。
在對目標客戶的選擇上,馬云獨辟蹊徑,事實證明,馬云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寶藏”。其實,用經濟學的話說,它是在利用“長尾效應”。
2004年10月,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長尾”的概念。他將集中了人們需求的流行市場稱為“頭部”,而有些需求是小量的、零散的、個性化的,這部分需求所形成的非流行市場就是“尾巴”。長尾效應的意義在于“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這就是“長尾理論”。
“長尾理論”描述了這樣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數乘以一個非常大的數字等于一個大數,許許多多小市場聚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大市場?!伴L尾理論”終結了被公認無比正確的“二八定律”時代。(“二八定律”: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即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以及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平衡關系。二八定律為這種不平衡關系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衡量標準:80%的產出來自于20%的投入;80%的結果歸結于20%的起因;80%的成績歸功于20%的努力。對于廠商來說,20%的產品或20%的客戶,為企業(yè)賺得約80%的銷售額或利潤。)“長尾理論”誕生后,人們不再只關心20%的擁有80%的財富的那一群人了,因為80%的那群人占有的市場份額與20%的人占有的市場份額是相同的。
在日常經濟生活中常有一些頗有趣味的商業(yè)現(xiàn)象可以用“長尾理論”來解釋。如在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銷量中,暢銷書的銷量并沒有占據所謂的80%,而非暢銷書卻由于數量上的積少成多而占據了銷量的一半以上。
再如彩鈴等數字音樂的出現(xiàn),讓深受盜版之苦的中國唱片業(yè)找到了一個陡然增長的、心甘情愿進行多次小額支付的龐大用戶群。此前,有意愿進行金額可觀的正版音樂消費的客戶群,其數量少得可憐。
如果說“長尾理論”是一種理論觀點的探討,甚至是經濟生活中的一種經濟業(yè)態(tài),這無可厚非,但如果以它引導企業(yè)行為,其效果未必是樂觀的。
首先,“長尾”絕不意味著僅僅是把眾多分散的小市場聚合為一個大尾巴,它還需要一個堅強有力的“頭部”以及“頭部”與“尾巴”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
其次,無論怎么說,相對暢銷品而言,“長尾”是非熱銷產品,屬遺留產品或滯銷品,無論在企業(yè)還是在市場上都屬“處理品”,任何企業(yè)都不可能有意或著力生產這些產品,更不可能把這些滯銷品和處理品作為企業(yè)的利潤來源甚至是利潤支撐,否則,那就是本末倒置,舍近期大利去追逐遠期小利。
再次,在傳統(tǒng)商業(yè)現(xiàn)有的游戲規(guī)則下幾乎不可能。因為傳統(tǒng)商業(yè)目前仍然是以“銷售量帶來的收益持平或者超過成本”這一商業(yè)常識作為指導,如果在自己的“零售網絡”中最終聚集的用戶數量還是非常少的話,依然無法通過這種產品贏利,這時要在“長尾市場”中做生意,不是為時已晚,就是壓死企業(yè)的最后一根稻草。
“長尾理論”是把雙刃劍,只有正確認識且能正確運用它的人,才能運用它來為自己創(chuàng)造財富,否則就會一敗涂地。因此,對待“長尾理論”的正確態(tài)度是,要慎重,要因產品制宜,一般情況下,單一企業(yè)不宜使用。
經濟學點睛:
“長尾理論”是一種理論觀點的探討,甚至是經濟生活中的一種經濟業(yè)態(tài),如果以它引導企業(yè)行為,其效果未必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