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皇帝的陵墓都有重重的機關,防止盜墓者進入,確?;实墼谒篮蟮陌踩颓屐o。就像司馬遷所記載的秦始皇陵,設有自動發(fā)射的弩箭,只要有人進入就會萬箭齊發(fā),直接把盜墓者射死陪葬。其他皇帝的陵墓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在民間的傳說演義中,都是與此類似的,有的說進去就會踏上一個踏板而摔倒地道里面粉身碎骨,有的說進去就會掉下來一塊大石頭被壓死在下面,有的說開開墓門就會有毒氣散出被活活熏死。種種傳聞,令人不寒而栗。定陵作為萬歷皇帝精心營造的陵墓,對于其中機關的猜想更是眾說紛紜。
20世紀50年代,工作人員在十三陵區(qū)發(fā)現定陵寶城東南側有幾塊磚掉了下來,脫落的磚瓦里面隱隱露出了一處券門。這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極大興趣,打開定陵地宮也對研究明史有很大意義,于是經過中央批準,考古工作者開始了定陵地宮的發(fā)掘。按照考古工作的要求與一般程式,要通過鑿井式的方法探尋地宮。他們先在寶城的西側正對露出卷門的位置挖了一條深溝,但是沒有什么發(fā)現,只看到了一條隧道。于是向著隧道繼續(xù)挖掘,終于在深溝里發(fā)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字跡,寫著“此石至金剛墻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這應該是一塊指路的石碑,難道是告訴盜墓者地宮在哪里嗎?當然不是,那么可能是一塊混淆盜墓者的視聽、故意誤導他們中機關而亡的嗎?當時也沒有定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xù)往下挖。挖到最后,遇到了一堵墻,用明代的尺度量了一下長度,發(fā)現這里到石碑的距離剛好是石碑所記的距離。那么,這就應該是金剛墻了,石碑所記也應該是真的。經過歷史學家研究,這個石碑真的是個指路的碑,因為陵墓修好時萬歷皇帝和皇后都還健在,而他們死后才能下葬,這是留下來用以讓日后下葬的人知道地宮具體位置的,只不過皇帝真的藏進去之后沒有挖掉罷了。金剛墻到地宮門之間還有一段隧道,隧道盡頭是一個方形的小房間,用石頭砌成,房間的西側墻上有一扇門,那就是地宮門了。
地宮的門已經發(fā)現,那么這個門的里面,到底有沒有機關,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這實在令人好奇,考古工作者十分小心,做好了防衛(wèi)準備,可是打開這扇沉重的漢白玉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外面無論使多大的力都推不開它。順著門縫往里面看,發(fā)現有一個大條石堵住了門,這應該是卡在門后的兩個凹槽里而牢牢固定住的。人們想了個辦法,把鐵絲塞進去套住條石,再把一個木條順著門縫進去推動條石,一邊推一邊慢慢打開門。沉睡了幾百年的定陵地宮,就這樣重見天日。
盡管考古工作者懷著種種猜測與不安,惶惶地進入了地宮,卻發(fā)現定陵地宮并沒有傳說中的種種神秘機關,他們打開地宮大門以后,順利地走到了各個房間,發(fā)現了萬歷皇帝和他兩位皇后的棺槨,以及豐富的陪葬品。地宮分為前后中左右5個大殿,形制與地上的宮殿類似,左配殿是寢宮,卻并沒有棺槨,棺槨都放在地宮的后殿里,配以各種珍奇的陪葬品。地宮的秘密,從此被揭開。
事實證明,定陵地宮并沒有傳說中的各種機關。這固然保證了考古工作者的安全,卻也令人們有些遺憾。難道那重重機關只是一個說法,用來嚇退接踵而至的盜墓者?還是當時的明王朝根本不怕有人侵擾,對自己的江山信心十足?這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只能從地宮的種種遺物中,探究那過去了400年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