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巴贊那時領導一個名叫《勞動與文化協(xié)會》的文化組織,里面有個電影組。這個文化組織屬于《旅游與勞動》部。我就在他領導下工作。主要是帶著卓別林的影片到工廠組織電影放映會以及協(xié)助巴贊在巴黎周圍地區(qū)舉辦的其它活動:例如有關(guān)“如何拍一部電影”的一系列報告會,會上放映《太陽升起》并由巴贊本人進行講解。因此我是協(xié)助他工作。對我來說,這段時期真的是非常好。就是在《勞動與文化協(xié)會》我第一次遇見了阿蘭·雷乃、雷莫·福爾拉尼、克里斯·馬凱爾以及一些像他們那樣的正準備拍片的朋友。(雷莫。福爾拉尼,法國電影編??;克里斯·馬爾凱,法國作家、攝影師和電影導演,是新浪潮左岸派的主要成員之一。一一譯注)不久,巴贊不幸病倒了,他不得不離開工作去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協(xié)會沒有把我留下,因為我沒什么用了,因此也就在此時我去當了電焊工,隨后去《她》雜志社工作,因為該刊文學部主任在一次我大聲發(fā)言的郊區(qū)電影俱樂部討論會上看中了我。在我生活的這一時期,發(fā)生了一件大的私事,一個沒能處理好的感情方面的故事,后來我在《20歲的愛情》一片中作了敘述。在片中,人們看到安托萬·杜瓦內(nèi)爾愛上了在音樂青年會里遇到的-位姑娘,他企圖強行走進她的生活中,并且為此搬家,遷居到她父母居住的樓房的正對面住下來以便更接近她;人們看見他成了她父母的朋友,而且親近得讓姑娘感到討厭,成了一種令人難于忍受的表兄弟…(注:《太陽升起》是由雅克·普雷維爾編劇、1937年由馬·卡爾內(nèi)執(zhí)導的一部影片,是法國三十年代詩意現(xiàn)實主義電影代表作之一。---譯者)
---這個年青人就是弗朗索瓦·特呂弗嗎?
---正是!就是說這個故事是真的經(jīng)歷過的,只是不發(fā)生在音樂青年會里,顯而易見的是,它發(fā)生在法國電影資料館里,而且所有這些最終導致我去參軍。
以上由阿蘭·德雅爾丹采訪整理
見加拿大廣播雜志,1971
安德烈·巴贊自1948年他為我謀到了在他身邊開始第一個工作
這一天起,我就成了他的養(yǎng)子,因此,此后我生活中發(fā)生的一切幸事都應該感謝他
剛剛在40歲逝世的安德烈·巴贊是法國最佳的電影作家。自1948年他為我謀到了在他身邊開始第一個工作這一天起,我就成了他的養(yǎng)子,因此,此后發(fā)生在我生活中的一切幸事都應該感謝他。
他教會我關(guān)于電影的寫作,他修改并發(fā)表了我的第一批文章,而且正是多虧他我才能開始搞導演工作的。在我開始拍片的第二天他就病逝了;我的好友萊謝爾神父打電話通知我后,我就趕到巴贊在諾讓的家。他看著我,已不能說話了,而且被病折磨得痛苦萬分。就在前一天晚上,他還看電視播放的影片《郎日先生的罪行》,而且邊看邊作筆記,因為他當時正在準備寫一本有關(guān)讓·雷諾阿電影作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