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品味,從好習慣開始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 作者:(日)山本美牙


前言

好品味,從好習慣開始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如何提升孩子閱讀、算數(shù)、英文等方面的學習能力。作為一位兩歲女兒的母親,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同時,從另一方面來說,作為一位音樂作家,我也認為“學習能力的基礎,應該在于感知。”

以往,我一直從音樂方面來思考:“人類的天賦,該如何發(fā)揮到最極致?”

成為音樂作家近十年,我主要采訪了在古典、爵士、融合音樂等領域活躍的專業(yè)演奏家及作曲家,至今已逾百人。另外,由于長時間追蹤音樂活動的結果,也已經(jīng)和許多音樂家建立起深厚的信任關系,只要取得聯(lián)系,就一定能獲得寶貴的忠告或意見。

不僅如此,我也獲得許多采訪日本有代表性的鋼琴老師或中小學老師的機會,接觸了不少杰出的教育人士,實際觀摩了上課的過程。

能和某方面成就出眾的人進行一對一的直接訪談,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在長時間的對話中,每次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對此我深感欣慰。不斷累積這樣的采訪經(jīng)驗之后,對于“人類的天賦,該如何發(fā)揮到最極致”,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我漸漸覺得,不管在什么領域,要成為一流的人,就必須從基礎做起。但是建構好基礎之后,左右未來發(fā)展的也許并不是大量的知識、技術,而是創(chuàng)意發(fā)想的力量。

那么,創(chuàng)意發(fā)想力量的根源又從何而來呢?聽過許多音樂家、教育家的談話,我認為,力量的根源就在于敏銳的五感和卓越的感知?!案淖円幌逻@里,會怎么樣呢?”要產(chǎn)生這種創(chuàng)意,就必須先感受到對象的顏色、形狀、聲音、材料的微妙差異。

十幾歲時,我曾為了提高琴藝而拼命練習;進了研究所之后,我認真地研究音樂教育的理論和歷史;在成為音樂作家之前,我曾是一位中學音樂老師。一路走來,我一直以為,自己非常清楚感知的重要性,然而,我從沒真正了解過。

所謂的感知,是一天一天累積磨煉出來的,它并不是在某一天做了什么事,第二天就可以馬上看出變化。從前的我,并沒有足夠的毅力和耐性,去累積這些無法馬上看得到成效的努力。

不過,最近我學會了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事情。我慢慢了解到花上一二十年時間一點一滴灌溉感知力的重要性。而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好品味,則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它不會因為瑣事而動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給自己帶來幫助。

身為母親,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具備出色的感知力。因此,我很清楚,就算不能馬上看到成果,只要從嬰兒時期開始累積,一定可以獲得成效。

但是,就算父母親做了種種努力,就一定能培養(yǎng)孩子的感知嗎?

當然,如果希望將感知提升到世界級藝術家的水平,得有天賦和緣份才行。光憑父母的用心,發(fā)展還是有局限性的。然而,豐富人生所需的感知,確實可以通過營造環(huán)境和培養(yǎng)習慣來獲得大幅度的進展。

親身接觸過許多專業(yè)音樂家、優(yōu)秀教育家,我發(fā)現(xiàn),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養(yǎng)成了增進感知的習慣。因為要有好的演奏、好的指導,必須要將感知提升到極致。

女兒出生之后,我一方面覺得幸福,一方面也因為第一次帶孩子而有了種種苦惱。這時候,我便想起“對了,吉他手某某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些話”或是“鋼琴家某某小姐的家里好像是那樣”等等,試著將采訪的所見所聞運用到日常教養(yǎng)孩子上。專心陪孩子一起眺望夕陽,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我也有了很多發(fā)現(xiàn)。一是發(fā)現(xiàn)親子是培養(yǎng)好品味的好方法;二是對于育兒需付出極大耐心的媽媽而言,這些習慣也有助于維持精神上的健康。回想起來,在我積極實踐“培養(yǎng)提升感知的習慣”的時光,每天都更為豐富、快樂,這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其實,音樂家的音樂活動和媽媽養(yǎng)育兒女之間有很大的共通點。

這兩者都沒有規(guī)律可循,也沒有明確的答案、目標。一旦決心要做,就算得不到任何人的稱贊,也不能半途而廢。雖然我們可以向旁人求助,但最終的責任還是得自行承擔。兩者都必須不緊不慢地走在孤獨而漫長的道路上,而且不一定會有出色的成績。

要克服這么多難題,與其思考如何努力、埋頭苦干,倒不如從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好習慣,在理想的環(huán)境建構出能自然提升感知的條件。這么一來,就不容易疲憊,長期堅持就能見到效果。

也許有人認為:“專家培養(yǎng)習慣一定很花錢、很困難,給人感覺標準很高,一般人是辦不到的?!比欢?,許多習慣都讓人驚呼:“什么?原來他們有這種習慣。這么簡單,說不定我也可以馬上做。”這些令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數(shù)量多到可以累積成這本書。

雖然我也可以等到女兒長大后,驗證這種培養(yǎng)習慣的方法到底有沒有磨煉出她的感知然后再來寫這本書。不過,讓我獨占這些從事音樂寫作所帶來的“發(fā)現(xiàn)”,我覺得很過意不去,我也想盡早告訴對于育兒感到種種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的媽媽同伴們:“這是心靈的營養(yǎng),不要猶豫,馬上去實踐。”

在這里,希望各位不要誤解,不管任何“習慣”都不需要勉強模仿。書里提到的“培養(yǎng)習慣”,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事。

“現(xiàn)在還要存將來的教育基金,花這么多錢是不是太浪費了?”“時間不夠,只好省略一些不必要的事……不過,這些事到底可不可以省略呢?”面對許多人的不安,本書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一些判斷線索,告訴他們:“這是心靈的營養(yǎng),所以非常重要,應該馬上去實踐?!?/p>

但有些日常的小習慣,只要花點費用和時間,就能得到效果。如果這些小習慣薄紙般層層疊疊累積,再堅持久一點,將來一定會呈現(xiàn)明顯的變化。

有人說,奠定五感基礎的年齡到90歲為止。在這之前先培養(yǎng)提升感知的習慣就具備了基礎、根本,等到下一個階段開始時,就能夠自己延伸發(fā)展了。然后到了十幾歲,他們旺盛的吸收力將是成人無法比擬的,只要養(yǎng)成一項好習慣,日后一定會有成果。

話雖如此,如果想象發(fā)展感知需要24小時不間斷地努力、再努力,光是想就覺得可怕。事實并非如此,我想告訴各位,親子每天樂在其中,并能培養(yǎng)感知的習慣。

下面,就為各位介紹我發(fā)現(xiàn)的、切實可行的“習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