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沉浮人生(1)

世紀小平:解讀一個領袖的性格魅力 作者:陳晉


如果給政治上東山再起的人設立奧林匹克獎的話,我有希望獲得該獎的金牌。——鄧小平

1997年1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鄧小平看到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關于他生平的文獻紀錄片。

那時,鄧小平的身體已極度衰弱,但聽到護士給他講解片子的內(nèi)容時,93歲的老人臉上卻露出了受到表揚而不好意思的神情。

從1920年16歲時走出閉塞的四川盆地,沿著一條不起眼的渠江,走向長江,然后去擁抱大海,為中國尋找希望的鑰匙,已經(jīng)70多年了。在鄧小平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既充滿勝利的喜悅,也品嘗過艱難、困頓和痛苦的滋味。

回首一生的風雨行程,我們不知道鄧小平會有什么樣的感慨。

不過,在不同場合,鄧小平也確實表達過自己的感想,回顧過自己的蒼茫心路。

1926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在了這份自傳性的履歷中。他說:“我已打定主意,更堅決地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p>

他說——

我最緊張的時候,是1947年率領大軍南渡黃河。

我最高興的時候,是解放戰(zhàn)爭。

我最忙的時候,是1956年到1966年當總書記的10年。

我最痛苦的時候,是“文化大革命”。

到遲暮之年,他說自己的心愿是爭取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

退休的時候,他說最大愿望是像普通人那樣到街上去看一看,走一走。

1993年9月,在進入90歲的一個秋天的日子里,鄧小平和弟弟鄧墾有過一次促膝長談。從16歲出門遠游,他再也沒有回過故鄉(xiāng),兄弟倆也很少見面。這一次,他們談得很多,談到家鄉(xiāng),也談到中國的過去與未來,鄧小平甚至還對自己的一些重大決策作了不少的回顧和評論,說到感慨處,他說了自己一生最濃烈也最真實的一個愿望——

“國家發(fā)展了,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p>

回顧90多年的心路歷程,概括和表達方式或有不同,但這條心路卻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相接。其中的哪一段,似乎都無法回避和省略。

鄧小平的一生,是20世紀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發(fā)展的縮影。挫折與奮起并存的歷史見證了鄧小平起伏跌宕的人生。

而這一切,卻都是從1920年離開家鄉(xiāng),沿著這條通往大海的長江,去尋求自己的人生和中國希望的那一刻開始的。

16歲的鄧小平,踏上了異國他鄉(xiāng)的土地。法蘭西的艱苦歲月,將稚氣少年磨練成了百折不回的職業(yè)革命家。

晚年的時候,他曾經(jīng)這樣回憶自己在法國的感受:“那時才16歲。當時勤工儉學,勤工就是勞動,想掙一點錢上學。但這個目標沒有實現(xiàn)。我在法國呆了5年多,其中在工廠勞動了4年,干重體力勞動。我的個子小,就是因為年輕時干了重勞動?!薄懊慨斘夷苜I得起一塊羊角面包和一杯牛奶時我總是感到高興?!薄斑@樣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p>

風云激蕩的中國為這個矮個子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1927年,鄧小平回國不久,就擔任了中共中央秘書長;兩年以后,25歲的鄧小平,只身趕赴左、右江地區(qū)開辟紅色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了紅七軍和紅八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這是并不多見的輝煌履歷。

輝煌的歷程總是伴隨著艱辛和磨難。

從戰(zhàn)火和險難中走來的鄧小平,屢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晚年的鄧小平曾經(jīng)對自己的歷險作過輕描淡寫的描述。他說:“我們在上海做秘密工作,非常艱苦,那是吊起腦袋在干革命。我沒有照過相,連電影院也沒有去過。我在軍隊那么多年沒有負過傷,地下工作沒有被捕過,這種情況是很少有的。但危險經(jīng)過好幾次?!?/p>

這里說的危險,一次是在上海中央做秘書長時,鄧小平到一個秘密聯(lián)絡地點和羅亦農(nóng)接頭。他辦完事剛從后門出來,巡捕便進前門抓人了,前后只差不到一分鐘,結果羅亦農(nóng)被捕。

還有一次,是長征到達陜北后的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中,子彈穿透了他身上披的在法國一道參加革命的兄長傅鐘送給他的狐皮大衣,而他卻安然無恙。

的確,這些驚險的遭遇,在鄧小平的心中實在算不得什么,他一生很少對人提起。

被世人廣泛關注的,卻是他在政治上三落三起的特殊生涯。

面對一個又一個關于他三落三起的提問,他曾經(jīng)這樣解釋:“人們都知道我曾經(jīng)‘三下三上’,坦率地說,‘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錯事,而是由于辦了好事卻被誤認為錯事。”

鄧小平遭到的第一次錯誤批判,發(fā)生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1933年,由于他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執(zhí)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被臨時中央作為“江西羅明路線”代表人物之一而打倒。和鄧小平一起被打倒的還有毛澤東的弟弟毛澤覃以及謝唯俊、古柏。當時被稱作“鄧、毛、謝、古反黨小集團”。鄧小平的江西省委宣傳部長職務被撤銷了,還背上了“黨內(nèi)最后嚴重警告”的處分,被分派去做一個小小的巡視員,隨后被派去重操當年在法國干過的舊業(yè):編報紙,做《紅星報》的主編。結婚不久的妻子也離他而去。

對這段經(jīng)歷,鄧小平曾說:“在江西根據(jù)地,王明路線奪了毛主席對紅軍、對蘇區(qū)的領導權,還反對什么鄧毛謝古路線。我算一個頭頭,叫‘毛派頭頭’。這件事一般人不大知道?!?/p>

的確,在人們的記憶中,第一次遭受挫折時的鄧小平,依然是那樣的樂觀。

長征開始了,他不知道要走多遠,也不知道要去哪里。許多年以后,當女兒問他長征中都做了些什么時,他老老實實地回答:跟著走。

“跟著走”的鄧小平?jīng)]有因為政治上的受打擊而消沉。

他和人們?nèi)猿T谝黄鹆奶?,大家開玩笑說是成立了一個牛皮公司,陳云是總經(jīng)理,鄧小平是副總經(jīng)理。他最擅長的是“精神會餐”,越?jīng)]有吃的,他就越有話說,總是講四川的回鍋肉,麻婆豆腐,辣子雞丁,說得大家都圍攏來聽,聽得直咽口水,當然疲勞也消除不少。

從1926年回國后的整整10年時間里,鄧小平都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一直到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以后,于1937年他擔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的時候,才在陜北的旬邑縣同其他紅軍政工干部們照了一張合影。

從照片看出,樂觀堅韌的鄧小平在艱苦歲月中漸漸成熟了。

而此后30年的時間里,他的人生和他從事的事業(yè)一樣,仿佛都是一馬平川。

1938年,34歲的鄧小平脫穎而出,成為八路軍129師政治委員。八路軍三個師的軍政主官,都是長征中赫赫有名的軍團級以上的領導,算起來,鄧小平還屬于后起之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