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巴比倫之囚(3)

猶太秘史 作者:元坤


當時,統(tǒng)治波斯帝國的是西方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賢君,居魯士大帝。

這位皇帝目光遠大,頭腦精明,有著高超的政治智慧,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

在滅掉新巴比倫帝國之后,居魯士大帝很快就敏銳地察覺了這一幫子猶太人的存在。

在真正的政治家眼中,凡是有利于國家利益的事情,都要想盡辦法去辦,而且還要辦得很好。居魯士就是這樣一個人。

那么,這幫子猶太人對于波斯帝國的利益又有什么幫助呢?

實際上,真正對波斯帝國的利益有幫助的,不是這幫子猶太人,而是猶太人故鄉(xiāng)的那塊土地。

在居魯士大帝看來,地處西亞和北非之間的巴勒斯坦,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要地。

一旦波斯帝國能夠在這里建立一個軍事基地,那么依靠它,既可以作為向南進一步攻取埃及的“跳板”,也可以抵御西部強大的希臘盟邦前來進犯。

居魯士大帝的這個戰(zhàn)略規(guī)劃,可以說是老謀深算、極具智慧。

可是,要怎樣才能實現(xiàn)這個戰(zhàn)略規(guī)劃呢?

這時,居魯士大帝想起了這幫子被困囚在新巴比倫的猶太人。

在居魯士大帝看來,要控制住巴勒斯坦這塊土地,最佳的人選自然就是它原本的主人猶太人。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猶太人的一神教觀念也讓居魯士大帝十分喜歡。

因為居魯士大帝想要建立的,是一個絕對專制集權的帝國。而一神教的觀念中,就有著對最高統(tǒng)治者絕對服從的思想。這一點,無疑是正合居魯士大帝的胃口。

于是,經(jīng)過精心的籌劃之后,居魯士大帝決定讓這群巴比倫之囚,重新遷回巴勒斯坦去。

在猶太人離開巴比倫之前,居魯士大帝下達了一個言辭懇切的詔諭:

“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經(jīng)將天下萬國賜予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

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圣殿。

愿上帝與這些人同在。凡剩下的人,無論身處何處,都要用金銀財寶牲畜去幫助他們。另外,也要為耶路撒冷的圣殿心甘情愿地獻上寶物?!?

從這個詔諭,我們就能明白一件事情:為何直到今天,全世界無論什么地方的猶太人,只要能為上帝的事業(yè)做一份貢獻,他們便會慷慨地拿出自己的財富,甚至犧牲生命都毫無畏懼。原因或許就跟這詔諭的感召有關。

流亡的猶太人終于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墒牵@又是怎樣的一個故鄉(xiāng)呢?還是那塊流著“奶與蜜之地”嗎?

答案是否定的。

公元前536年的耶路撒冷,跟公元前586年時比較起來,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

可以想象,無數(shù)的戰(zhàn)亂、人口流散、天災,已經(jīng)讓這塊昔日的樂土變成了荒無人煙的死地。

如果再加上居魯士大帝新的統(tǒng)治政策,也就是將耶路撒冷的面積大大縮小,以更加牢固地控制這個民族,免得他們造反的話,猶太人昔日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實際上只剩下環(huán)繞耶路撒冷不大的一塊土地了。

更加讓人覺得居魯士大帝老謀深算的是,他雖然讓猶太人回到了故鄉(xiāng),卻并沒有讓他們管理這塊土地,而是讓波斯帝國大馬士革的總督來加以監(jiān)管。

這樣一來,耶路撒冷這塊圣地,事實上就成了波斯帝國的一個自治省。

就是在這樣的一塊土地上,猶太人仍然百倍熱情地投入到了重建耶和華圣殿的工作中。

經(jīng)過艱辛的努力,花費了大量的金錢,二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16年,同樣金碧輝煌、雄偉莊嚴的耶和華第二圣殿工程得以竣工。

從此以后,猶太歷史上著名的第二圣殿時期便開始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