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向廣島投擲原子彈至少有三個原因。首先,研制這武器出來,就是預期要使用它的。原來首要的目標是納粹,但當德國人在1945年5月投降之后,目標自然就變成了日本。1945年初慘烈的戰(zhàn)斗中,美軍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傷亡數量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比過去三年還多,鑒于這種情況,杜魯門要做出不使用原子彈的決定倒是更困難了。第二,計劃中1945年末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zhàn)代價太大了。使用原子彈會減少甚至消除美國人付出的鮮血代價。第三則是一個明顯的外交目標。斯大林在雅爾塔許諾要在對德作戰(zhàn)結束之后三個月——也就是說在8月的某個時候——進攻日本在滿洲的據點。在1945年初蘇聯答應進攻日本,美國官員會覺得如釋重負。但到了當年仲夏時節(jié),杜魯門和貝爾納斯就不再想讓斯大林的軍隊距離日本太近了。1945年8月8日,蘇聯人對日宣戰(zhàn),并且攻進了滿洲。第二天,另一顆原子彈就摧毀了長崎市。如果說投擲第一顆原子彈有其理由的話,那么后來的觀察家很少能發(fā)現第二次使用原子彈有什么道理。勉強說得上是道理的無非一是杜魯門并沒有阻止投擲(后來他的確下令沒有他的特別指令不允許再投擲),再就是在美國最高官員看來,由于蘇聯對滿洲的進攻,日本必須馬上向美國人投降才行。
1945年8月10日,天皇制服了軍隊,日本開始了和平談判。在美國空軍另外多次猛烈的常規(guī)空襲奪走數千名東京市民的生命之后,東京和華盛頓在8月14至15日簽訂了若干投降條款。如果按照史汀生力主的做法,杜魯門早一些宣布可以保留日本天皇(但要去除其神圣地位),這些條款本可以早些達成。但是,貝爾納斯警告說如果杜魯門做出這樣的妥協(xié),美國人民會咒罵他。最終總統(tǒng)還是接受了保留天皇的做法。既然美國人已經做出這種表態(tài),加上蘇聯在8月8日的對日宣戰(zhàn),天皇和他的顧問們就確信還是趁早媾和為妙,因為他們所恐懼的情況莫過于:如果戰(zhàn)爭繼續(xù)下去,其宿敵俄國就會用軍隊把共產主義體制強加于日本列島。蘇聯軍隊從未能踏足于日本各主島之上。所以當杜魯門拒不與俄國分享對日占領的任何實質性權力時,斯大林也只能激烈而徒勞地抗議了。
杜魯門放言稱:原子彈“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物”。他并沒有為使用原子彈而感到內疚。這位總統(tǒng)向記者解釋的時候提到“對珍珠港理無可恕的攻擊”,他說:“當你和野獸打交道的時候,你必須當把它當作野獸來對待?!保ǖ?,在他臨終之時的1972年,杜魯門看起來在解釋為什么下令投擲原子彈這個問題上很煩擾。這是個揮之不去的幽靈。) 8月19日,李海海軍上將在向全國的廣播中宣布,美國擁有實力超過任何現有其他兩國艦隊總和的海軍、世界上裝備最好的地面部隊、“最大的和最有效率的空軍”,以及“英國盟友,此外還掌握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的秘密?!焙苊黠@,美國人在二戰(zhàn)結束時手里握著最好的一把牌。當月,國務卿貝爾納斯公開宣布了在這輪牌局中美國的籌碼。
他開宗明義地說道:“我們的國際政策和國內政策是不可分割的。我們的對外關系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美國的就業(yè),而美國的繁榮和蕭條也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們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關系?!必悹柤{斯表述了他的一個“確鑿無疑的信念,即持久的世界和平不能建立在排他性經濟集團和……經濟戰(zhàn)爭的基礎之上?!彼貏e警告說:“在許多國家……我們的政治和經濟信條與拒絕這兩個原則的意識形態(tài)是有沖突的。”貝爾納斯下結論說:“只要我們把我們國內的事做好,我們就能使得世界上每個地方都皈依我們的信條?!?約翰·溫斯洛普(John Winthrop)300年前在馬薩諸塞灣也曾表述過這樣的意思。但只有到了現在,當溫斯洛普所謂的山巔之城工業(yè)化、國際化了,而且手握原子彈了,這種意思才能被說得如此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