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節(jié):足智多謀的決斷力(4)

掌控力 作者:吳宏彪


上文說過,決斷是領導行為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決策行為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的理性行為。我們可以狹義地理解為領導者決策活動是方案的最后選定活動,即拍板定案。但在實際工作中,最后的拍板定案是極其艱難的,它不僅要求領導者有充分的資訊和豐富的經(jīng)驗知識,還要求領導者具備一定的決策技巧。

有時候,富有創(chuàng)新的決策技巧是最后擺脫困境、走向成功決策的關鍵因素。在當斷的時候一定要做出決斷,這個我們一再地強調。領導者必須善于研究和分析問題,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且對當時的形勢做出迅速而準確的評價。只有這樣,才可能做出正確、明智、及時的決策。

在條件極其不利或情況相當不明的形勢下,領導者必須具備這幾種能力,才能迅速地確定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才不至于失去轉瞬即逝的大好機會,并能夠預見你的決定實施以后可能發(fā)生的情況。為此,領導者必須具備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常識性知識的分析判斷能力和預見能力。當形勢變化需要對領導者原來的計劃進行調整的時候,領導者就可以、也一定要當機立斷,采取迅速的行動對原來的決策做出必要的調整。

領導者的果斷、勇敢會加強下屬對領導的信心。領導者每天面對的事務很多,不可能所有事務都全部由自己親自處理。當你知道什么工作可以由別人來做的時候,你就可以把它分配出去,不要再費心去考慮它。

對于那些剩下來的必須由你本人親自處理的事情,你也得分出主次和先后。首先應該把急于要辦的事列出一個順序來,然后按照主次依次處理。在你列出了工作順序之后,就全力以赴地解決第一號的問題,一直要堅持到做完以后為止。然后再處理第二號問題。雖然這樣一天只能解決一兩個問題,但是堅持這樣做會逐漸解決日積月累下來的許多問題,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這樣一來,那些真正關心、真正著急的事情,馬上就可以解決了。同時下屬要根據(jù)他們崗位職責的主次和先后列出工作日程及順序表,同樣按照這樣的辦法去做。

掌握好這一技巧的原則是:急事先辦,要事重點辦,一次只辦一件事。其實,使用這種辦法將使整體的效率大大提高。

領導者只需要使用自己的決斷能力去確定三件事:一是可由別人來做的事情;二是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三是自己工作的先后順序以及分配給別人的工作。這就需要領導制訂計劃以后并下達命令。領導者要洞悉計劃制訂的整個過程并及時下達計劃執(zhí)行的命令。一旦決定要做什么事情,那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訂一個詳細的計劃和下達命令。想達到預期的結果,計劃就必須切實可行,每項任務必須由專人負責,每種物資和設備供應必須齊全,每個人和每個團體之間必須保持最大限度的合作,而且最后的期限必須明確無誤地固定下來。

一項正確的執(zhí)行計劃必須能回答如下四個重要問題:

一是什么事情必須要做;

二是誰來做;

三是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去做;

四是將如何去完成這項工作。

當認為計劃做得比較充分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向下屬發(fā)布口頭命令或者書面命令。命令必須發(fā)布得清楚準確,不能讓人有任何誤解。制訂計劃和發(fā)布命令都是工作成敗的關鍵。如果領導想要擁有駕馭下屬的能力,以上這些便是一種必備的技巧。

總之,靈活的決策技巧是領導者贏得成功的方法之一。當斷則斷,正確安排工作的先后順序以及掌握好制訂計劃和下達命令的“火候”,就是最主要的三種技巧。同時,決策時候要戒急戒躁,對所有的變化都應考慮清楚,對決策的漸進性、連貫性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顧及局面的穩(wěn)定和人心的穩(wěn)定,不會朝令夕改。

蘇軾在評價王安石的變革失敗時說過這么兩句話:“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后一句意味深長地指出:當當權者進行一項政策變動、體制改革或者實施新的經(jīng)濟措施,特別是決定一些事關千萬百姓的切實利益的重大決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決策的漸變性、連貫性和穩(wěn)定性,避免出現(xiàn)輿論嘩然、人心浮動的局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