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無精打采地起床后,想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今天去哪兒。她不想在家里待著,因為媽媽的怒火會不分時段地爆發(fā)。女人更年期時,如果正陷于窘迫和家務中,就會使癥狀雪上加霜。
一個月以來,她經常去的地方有書店、公園、商場,偶爾會去找莫非一起吃午飯,聽她說說攝影圈的新鮮事。
萬潤每月的工資都是交媽媽一半,拿到錢時,媽媽會顯得比較滿足,爸爸也會顯出少有的笑容。有時候萬潤會請家人去比較高檔的餐廳吃飯,一家人都會很高興,只有媽媽會關心每道菜的價格,這時奶奶或爸爸就會用略帶責怨的語氣對她說:“出來了就踏實吃你的吧!”這樣的時候媽媽從來不會發(fā)作,而是賠著笑不再多說話。
萬潤很少對家人說自己的事,只偶爾對奶奶說說,反正奶奶也記不住,實際她是在對自己說。
爸爸不怎么管她的事,他的精力都放在對院子的修修補補上面,盡管經常對收廢品的、賣豆腐腦兒的等等有興趣聽他說話的路人炫耀這院子曾經的輝煌,而當對方問起為什么不修修時,他一定會說是怕修變了樣,沒有原來的味了。
媽媽雖然會經常問一下她的工作情況,但實際上是希望萬潤自己說一些關于交友方面的信息,萬潤都裝糊涂打哈哈,通常只要按期如數把工資上交,就可以平安無事。
1
萬潤來到畫廊,坐在地上看著空空的墻壁發(fā)了會兒呆,然后站起身開始整理。把帶來的藍色紗幔重新掛上,還有一些其他裝飾品一一擺上。萬潤做這一切事時,都表現得有些被動和機械,沒有了往日的激情。從決定經營畫廊時起,她就有一種來自將來的壓力。選作品,找銷路,這些她都一點把握也沒有。
萬潤不得不再次想到張培德。他白手起家至今,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雖然他已經有很多錢了,但那些錢對于他熱衷的古玩奇石來說,仍是杯水車薪。他為實現夢想,放棄愛情,有什么錯誤?他沒錯,是自己錯了。
錯在沒有夢想。準確地說是沒有切實的、可圈可點的夢想。這樣就很容易進入別人的夢想成為附屬品,把別人的夢想錯當成自己的夢想,就會對虛構的美好信以為真,將自己陷入海市蜃樓般的絕境。追逐愛情,找個好男人結婚,都不是合格的夢想。愛情、婚姻,這些作為夢想,有時都太虛飄。在這個人人都在為夢想奮斗的時代里,我曾經是多么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