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出使大明帝國呢?這是一個難題,現(xiàn)在伊麗莎白最信任的探險家就是德雷克以及他的大表哥霍金斯,現(xiàn)在這兩人都成了腓力二世的死敵,加上之前葡萄牙人開辟的通往東方的航線已經(jīng)落入西班牙人之手,現(xiàn)在葡萄牙人都紛紛向腓力二世效忠,一旦抓住英國出使大明帝國的使者,肯定會被當(dāng)成海盜給剁了。
伊麗莎白想起了冒險家約翰·紐伯萊(John Newberry),這位爺雖然骨子里也有海盜的流氓習(xí)氣,但是很少正面跟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交手,所以在海上還沒有死敵。伊麗莎白還是擔(dān)心紐伯萊單槍匹馬太危險,于是想起了自己的老情人萊斯特伯爵和皇室冒險家愛德華·芬頓(Edward Fenton)。
物色好“契丹探險”計劃的執(zhí)行人,伊麗莎白開始坐下來用心地給大明帝國的皇帝寫信。伊麗莎白寫信的時候,滿腦子都是成吉思汗的英俊挺拔,在伊麗莎白的想象中,大明帝國的小伙兒皇帝也應(yīng)該是豐神俊朗,一表人才。伊麗莎白的這封信可以說傾注了自己十二分的真情實感。這封伊麗莎白寫給中國帥小伙兒萬歷皇帝的信現(xiàn)在還收藏在大不列顛歷史博物館。奇文共賞:
天命英格蘭諸國之女王伊麗莎白,致最偉大及不可戰(zhàn)勝之君王陛下:
呈上此信之吾國忠實臣民約翰·紐伯萊,得吾人之允許而前往貴國各地旅行。彼之能做此難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寬宏與仁慈,認為在經(jīng)歷若干危險后,必能獲得陛下之寬大接待,何況此行于貴國無任何損害,且有利于貴國人民。彼既于此無任何懷疑,乃更樂于準備此一于吾人有益之旅行。
吾人認為:我西方諸國君王從相互貿(mào)易中所獲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屬陛下之人均可獲得。此利益在于輸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輸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為:我等天生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須互相幫助,吾人希望陛下能同意此點,而我臣民亦不能不作此類之嘗試。如陛下能促成此事,且給予安全通行之權(quán),并給予吾人在與貴國臣民貿(mào)易中所極需之其他特權(quán),則陛下實行至尊貴仁慈國君之能事,而吾人將永不能忘陛下之功業(yè)。
吾人極愿吾人之請求為陛下之洪恩所允許,而當(dāng)陛下之仁慈及于吾人及吾鄰居時,吾人將力圖報答陛下也。愿上天保佑陛下。
耶穌誕生后1583年,我王在位第25年,授于格林威治宮。
伊麗莎白慣用的美色外交在寫給萬歷皇帝的信中彰顯無遺。從伊麗莎白對萬歷皇帝的稱呼可以看出女王極度掩護自己的自尊,她也學(xué)中國的那些皇帝們的口吻,說自己是天命所歸,伊麗莎白在歐洲遭遇天主教的攻擊,在跟大明皇帝交往之中,當(dāng)然希望給大明皇帝自己是正統(tǒng)的第一印象。
天命所歸的伊麗莎白受到小說《侍從的故事》里描寫的成吉思汗的影響,在大明帝國的皇帝面前,縱使萬歷皇帝小自己30歲,縱使自己有心要跟海上無敵艦隊的西班牙雄主腓力二世大干一場,但伊麗莎白寫信的時候內(nèi)心一定是非常的理智,信里顯得非常謙卑,似乎萬歷皇帝無可戰(zhàn)勝,異常尊貴偉大。
一通馬屁之后,伊麗莎白介紹了這次中國之行的主要負責(zé)人紐伯萊。伊麗莎白突然玩起了文字游戲,說紐伯萊是個很忠實的良民,他這一次是到你們大明帝國旅游的,他的旅游是經(jīng)過我伊麗莎白同意的。紐伯萊等人一行長途跋涉肯定很艱辛,紐伯萊他們只是到你們那邊玩玩兒,不會給你們帶來麻煩,更何況會給你們創(chuàng)造旅游收入,我相信你們大明帝國是好客的,我相信陛下一定會款待英格蘭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