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學者說、處理人際關系有趨同性和互補性原則、還有互利性和回報性原則、對此我深表贊同。一直以來、我對研究官商關系和男女關系很感興趣、覺得把這兩種關系弄清楚了、也就基本上看清了當下的中國社會、我覺得上面四個原則完全可以套用在這兩種關系上。就像偉人毛澤東說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但是、如果有了趨同性、互補性、互利性和回報性、我們就知道該如何發(fā)展和處理他人的關系。
小結一下。所謂關系、通俗地說、是指遇到什么困難或發(fā)生重大事情時、總是首先被想起、被委托、被依靠、被利用的那些往來密切的親戚、朋友和熟人、通過他們的關照、幫忙、走后門(捷徑)、搞潛規(guī)則、往往就能把事情搞掂、趨利避害。這里、有奶就是娘、抓得住老鼠就是好貓;這里、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就是是否有用、有效。當然、幫你把事情搞掂的不會白幫忙、總會得到回報。這種回報可能是現(xiàn)時的、也可能是預期的;可能是物資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偠灾?、搞關系的本質是交換、通過互通有無滿足各自需要。
由單一關系向外推演而出的關系網(wǎng)、是一種戰(zhàn)略同盟、這是一個有心營造、緩慢積累的過程、有的人關系做不好、就很麻煩、一切都靠自己硬撐蠻干、不可能不事倍功半、長此以往、只會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甚至寸步難行。關系做得好、關系網(wǎng)就會越做越牢、越做越大、證明一個人的門路越多、能耐越大、勢力越廣、影響力越強、活得也就越成功、越滋潤、就總能舉重若輕、左右逢源、條條道路通羅馬、并獲得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財富和更響亮的名聲。
對于仕途之人來說、對上、朝中有人好做官、這個所謂的朝中之人就是關系、就是靠山、就是拉你、提攜你的人;對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個樁或者幫、就是吹你、捧你、幫你抬轎子的人。上有長官意圖、下有群眾呼聲、你不想進步都很難。
做生意也大致如此。有一種與時俱進的說法、叫整合資源、合作雙贏。商道即人道、對于中國商人來說、做生意得先做人、人做好了、生意就能做好、做大。
這不是把關系庸俗化、這是中國轉型時期的現(xiàn)實。它是一種合理的存在、是在一些制度規(guī)則不健全、不穩(wěn)定時期的一種常態(tài)、是中國人的人情習俗與面子習俗、符合深層的社會結構規(guī)律。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一個地球變成村落、世界是一個平面的現(xiàn)代社會、如果繼續(xù)由關系網(wǎng)大行其道、江湖化肆意泛濫、也是很危險的、因為只有當正式制度松懈、社會管理部門嚴重失范的時候、潛規(guī)則和搞關系才有廣闊的騰挪空間、而一個真正強大、和諧、幸福指數(shù)不斷上升的社會、一個要想實現(xiàn)民富國強、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一個企圖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會、在人文精神方面、崇尚的決不應該是被人情世故浸泡的關系和庸俗關系學、而是自由、平等與法治、是社會公民意識。
這就需要對關系時不時地來點清算。先弄明白社會上的人們、為什么要搞關系以及到底是怎樣搞關系的、再看看在制度設計上、能不能讓關系變得不那么重要。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方風。
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