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藝術為什么沒有出現透視法?原因可能有很多?!白鹬貍鹘y(tǒng)”既是埃及的幸運,也是埃及的不幸。當時埃及的情況是,統(tǒng)治者和僧侶用強制手段保護傳統(tǒng),這使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首先考慮的就是是否符合傳統(tǒng),結果導致所有藝術品的姿態(tài)和表情都千篇一律。假如沒有特權者的強制命令,古埃及的藝術家會不會改弦更張呢?我想會的。古埃及藝術家擁有驚人的洞察力和表現力,流傳下來的古埃及木雕就是證明。那些不知作者的王室陵墓中的木雕,無不工藝精湛巧奪天工。
那么為什么古代埃及的藝術沒有透視法出現呢?這可能會涉及到許多方面。埃及的藝術受到了所謂“傳統(tǒng)”的束縛,這是幸運也是不幸。在藝術史上環(huán)境影響藝術發(fā)展的事時有發(fā)生。那時的統(tǒng)治者與神廟的僧侶們強行規(guī)定,必須保護傳統(tǒng),習慣了這種統(tǒng)治后,藝術家們也會首先考慮傳統(tǒng)問題。結果這就使得埃及藝術作品的人物的姿態(tài)與表情總是千篇一一律。設想如果沒有僧侶與世俗統(tǒng)治者的那些命令,埃及的占代藝術家們會不會突破他們的傳統(tǒng)?我相信會的。要知道,這些藝術家目光犀利,觀察仔細,而且心靈手巧。那些幸存下來的埃及早期木雕表明,古代埃及雕刻家們擁有無與倫比的藝術天賦。那些皇家陵園石室中的木雕作品,雖然不知其作者是誰,但其工藝精湛程度,令人贊嘆。
可是,宗教和政治最終還是影響了藝術的發(fā)展。在埃及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人們的生活、耕種、行動、習俗,所有的一切都按既定軌跡運行,只要踏著前輩的腳步前進即可,甚至不用思考。
可惜后來,藝術的發(fā)展加入太多的社會因素,宗教與政治不可避免地會干涉藝術。在埃及這片注重傳統(tǒng)的大地上,一切都必須按固定的軌道運作,生活靜如止水,耕作方法、言談舉止、民俗風情,所有這一切都是“定型”的,不需要你去思考太多,你只管學著先輩的樣子去做就行了。這倒挺像我們的英國鄰居,除非發(fā)生火災,不然那個紳士的一切行為都一成不變。
在雕刻這個特殊的領域,埃及人擁有得天獨厚的天賦。尼羅河流域為雕刻提供的原材料是堅硬的花崗巖和玄武巖。那時的藝術家們要在這樣的石塊上雕刻出具有豐富感情、動感的人物形象,絕非易事?;蛟S他們還可以用其他稍軟的石料,但是扎根在他們心中的傳統(tǒng)將他們牢牢的束縛住了。無數事實證明,埃及藝術是自然和傳統(tǒng)、現實和技巧的巧妙結合。
在雕刻藝術上埃及人具有得天獨厚的天賦,不過這并不表明尼羅河的一切都有利于雕刻。這是一個特殊的領域,對材料的要求比較苛刻。而尼羅河流域出產的石料為花崗巖和玄武巖,這兩種石材構成的石料是很堅硬的,埃及的雕刻家加工的原料就是這種石料。他們不僅要在這種石料上刻線,還要雕像,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只有某些人的雕刻技藝達到很高的水平之后,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動感、有韻律的人物形象。即使埃及的雕刻家們有機會去用軟一點的石材,我懷疑他們也不敢去用,因為社會和宗教對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與束縛無處不在。
在小農經濟占主體的古代社會,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彼此很少發(fā)生聯(lián)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疏遠而冷漠。每個人都只能自力更生,不能指望別人。一個人,一個家,或一個家族的興榮都只能靠自己。直到100年前,美國人的生活仍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