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朝戲劇的復(fù)興,迎來了市場繁榮,但是也造成了更激烈的競爭。
程長庚憑借人格、人《群英會》中盧勝奎飾
諸葛亮(畫像)氣在伶界已經(jīng)站穩(wěn)了腳跟,但是三慶班的興盛并不是他個人的事。一臺戲是否精彩,需要很多角色,三慶班想在這個時代中領(lǐng)袖群倫,也需要很多不同的角色。在程長庚的主導(dǎo)下,三慶班開始招兵買馬。
人才哪里都需要,爭奪人才這本身就是一種競爭。
盧勝奎,人稱“爐臺子”,安徽孝廉,會試落榜后,墮入伶籍。流落京師時他崇拜程長庚,搭入了三慶班。程長庚最尊重讀書人,把盧勝奎收做弟子,千方百計提攜他。凡是配戲沒有盧勝奎不唱。時間長了,“爐臺子”三個字紅遍了京師。程長庚還給盧勝奎充分的發(fā)揮才華的空間。盧勝奎為報答知遇之恩,給三慶班編寫了三十六本連臺本戲《三國志》,不但給三慶班做出了貢獻,也在戲劇史中成就了自己的編劇地位。
劉趕三,祖籍天津,票友出身,是當(dāng)時的名丑。他和程長庚有過一段恩怨。程長庚執(zhí)掌精忠廟,曾經(jīng)因為劉趕三不守規(guī)矩私應(yīng)堂會,把他開除伶籍趕出了京城。劉趕三當(dāng)時已經(jīng)很紅,和很多官員有來往。他找到巡城御史李某,把程長庚綁在茅廁,還當(dāng)眾奚落了他。但是程長庚不記前嫌,后重新收錄他進了三慶班。他從此感念大老板的恩德,劉趕三成為三慶班的主力。
劉趕三騎驢塑像程長庚充分運用自己的人格感召力,聚集各路人才,逐漸建立起三慶班的在京城的基業(yè)。三慶班中當(dāng)時人才濟濟,大展雄風(fēng),成為京城第一班。班中陣容齊整,在當(dāng)時湊齊了一出《群英會》。北京觀眾盛傳,程長庚本人是活關(guān)公和活魯肅、爐臺子是活孔明,徐小香是活周瑜,錢寶豐是活張飛,黃潤府是活曹操,他們都在三慶班。
錢金福(左)、楊小樓(右)在
《長坂坡》中分飾張飛、趙云程長庚開始破除戲班陋習(xí),比如站臺、養(yǎng)娃娃,在三慶班內(nèi)被禁止。他主張,演員要靠自己的不斷努力提高地位,做伶人不能自存輕賤。他還規(guī)定,堂會戲必須全班演出,不能單獨應(yīng)邀演出。這是考慮集體生計,這樣做其實減少了他自己的收入。
程長庚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人格魅力,感召同業(yè),大幅度提高了伶人的修養(yǎng)和社會地位。這些成就,也把他推向了巔峰,得到了從伶界到官方的進一步認可。他不但任三慶班主,還兼任了春臺班、四喜班的總管。大老板至此,成為了伶界總瓢把子,一代伶界大王。
他晚年,十分重視培育第二代。他籌辦了三慶大科班,以“四箴堂”為名,成立了著名的四箴堂科班,培養(yǎng)出了梅蘭芳的師傅陳德霖、武生錢金福等京劇演員。
把這些事都做完,已經(jīng)到了光緒初年,程長庚已經(jīng)是一個老人了。以他當(dāng)時的聲望地位,還需要完成一件事他的人生才算圓滿。他需要一個接班人。
伶界大王的地位人人艷羨,能繼承大老板的位置,這對伶人而言是一件名利雙收的好事。程長庚在這個問題上,非常慎重。他秉持公正、公開的原則在全梨園行物色人選。第一個進入他視線的是孫菊仙。
光緒三年,三十六歲的孫菊仙由天津來京。孫菊仙是票友出身,祖籍奉天,寄籍天津,八歲讀書,十七歲入天津東方習(xí)武,曾經(jīng)當(dāng)過武官。三十六歲這年開始,他到北京搭天柱成班唱戲。
孫菊仙他非常崇拜程長庚,一直是大老板的忠實粉絲。一天,他闖入后臺要見程長庚,被人擋住。孫菊仙央求無效,于是高聲呼喊。一副大嗓門,驚動了程長庚。他出來一見,孫菊仙身材偉岸,目光純正。問他有什么事,孫菊仙直言是來學(xué)戲的。程長庚細問他出身,一聽說他自幼讀書非常喜歡,隨后將他收做了弟子。
孫菊仙得到大老板提攜,在京城聲名鵲起逐漸走紅。程長庚經(jīng)過多方面考察,認定他是最佳接班人。但是找他談話告訴他想請他做接班人的時候,孫菊仙誠惶誠恐,怕有負大老板所托。程長庚多次勸解,孫菊仙依然不敢從命,也只得罷了。大老板之后把孫菊仙推薦到了四喜班做了班主。
程長庚只得繼續(xù)物色接班人。在一個堂會上,他看到了一個年輕人,楊月樓。
楊月樓比大老板小三十三歲,幼年隨父親楊二喜進京,打把式賣藝維生。咸豐中期,他在天橋賣藝被張二奎發(fā)現(xiàn),一見如故,被邀請到家聘為教習(xí)。楊二喜后來自己也學(xué)了唱戲,當(dāng)時兒子楊月樓十幾歲,武功很好,被張二奎收為弟子,
程長庚欣賞楊月樓的外形和舞臺表演。經(jīng)經(jīng)多方打聽,得知楊月樓原來是自己老鄉(xiāng),也是安徽人,是張二奎的弟子。這時張二奎已經(jīng)去世了。程長庚甚為惋惜,便托人與楊月樓結(jié)識。他對楊月樓倍加親近關(guān)懷,不斷加深了解,對其進行全方位考察。
程長庚正式對外宣布,立楊月樓為三慶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