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家的人,也是凡夫俗子,吃喝拉撒,少一事都不行?;实奂业娜?,富有天下,如廁自然也要有一番講究,下面搜集趣事數(shù)則,大略可以看出皇家在這件俗事上是如何講究的。
《世說新語》載:西晉大將軍王敦被晉武帝招為武陽公主的駙馬,新婚之夕,頭一回使用公主專用的廁所,看見里面有一只漆箱,箱內(nèi)盛著干棗,以為是如廁時享用的小吃,雖然覺得奇怪,但是考慮到皇家的規(guī)矩必然與眾不同,便老實不客氣地將棗全部吃光。完事后,侍婢端來一盤水,還有一個盛著“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感覺規(guī)矩奇怪,但不敢露怯,把澡豆倒在水里,一飲而盡。“群婢掩口而笑之”,讓他好生納悶,一問才知道紅干棗是用來塞鼻以防臭氣的;澡豆是用來凈手的,相當于后來的肥皂。
宋太祖趙匡胤平定蜀中,將蜀后主孟昶皇宮里的珍寶器物全都運回汴京(今河南開封)。有一次,趙匡胤發(fā)現(xiàn)器物中有一個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甚覺可愛,放在桌上把玩良久,卻不知是什么東西、有何用途,于是將孟昶的寵妃花蕊夫人召來詢問?;ㄈ锓蛉苏f:這是先王用過的便盆?。≮w匡胤大吃一驚,說:“使用如此華貴的便盆,哪有不亡國的道理?”當下就將便盆擊碎了。
古人如廁時,長期用木片、竹片擦屁股?!赌咸茣じ⊥纻鳌酚涊d,南唐后主李煜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使用,并用面頰檢驗是否光潔滑爽,堪稱禮佛的楷模。但他不修政治,弄得境內(nèi)民怨沸騰,終究免不了亡國亡身,佛祖也保不了他。元朝時,如廁已經(jīng)開始用手紙,這就方便多了。《元史》載,元成宗的母親伯藍也怯赤為太子妃時,對婆婆孝順有加,“后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侍昭睿順圣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什么意思呢?婆婆上廁所時她也要忙前忙后服侍,還要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才敢交婆婆使用。媳婦對婆婆體貼入微到這種程度,在賢德媳婦中大概也是不多見的。
乾隆皇帝一生以雅人自命,出恭也要講究一個“雅”字,不事奢華,但要求無臭無聲?!盎实鄯艂€屁,下面唱臺戲”,這事難住了許多宮里人,大家拍破腦袋終于搞出了一項小發(fā)明:在恭桶下面鋪一層厚厚的檀香灰,穢物一入,香灰騰起,自然掩蓋,既無聲亦無味,完全可以滿足乾隆的要求。
慈禧太后一生專在奢華上下工夫,甚至不惜挪用軍費白銀以供享樂,其出恭用品自然不能太簡單。清代皇帝、后妃們的便器稱作“官房”,慈禧的官房用檀香木做成,里面放有干松香木細末。官房由專職太監(jiān)保管,每次傳“官房”都是一件大事,幾個宮女分頭準備,一個去叫管官房的太監(jiān),一個去拿鋪墊,一個去拿手紙。太監(jiān)要把用繡云龍黃布套裹著的官房頂在頭上送到太后的寢宮門外,再由宮女捧著送進凈房,完事后,再由宮女捧出去,交給太監(jiān),太監(jiān)仍用布套包好,舉到頭上頂出去,清除穢物后,放入新的干松香木細末備用。慈禧被八國聯(lián)軍所逼、西逃避難時,所帶家用物品一應(yīng)俱全,其中自然包括出恭用的“如意桶”。據(jù)清史家孟森所述:“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沒入無跡,外施宮錦絨緞為套,成一繡墩。車身亦套黃絨,而以緞貼里?!睂⑺y注入便器,大概稱得上世界一大稀奇發(f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