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有一次周總理來看《雷雨》,當演到第二幕魯侍萍和周萍那段重要戲(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時,朱琳說臺詞發(fā)生了口誤,丟掉一個字。沒想到的是,周總理看完戲回到家里,立即請鄧穎超大姐給朱琳打來電話詢問情況,得知是口誤后,仍然再三囑咐:“一個好戲里的精彩臺詞是不能夠更改的?!敝芸偫碛?962年的春天,在召開的話劇、歌劇、兒童劇作家座談會上,更為明確地提到:“曹禺同志的《雷雨》寫于‘九一八’以后,那個時代是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民國時代。寫的是‘五四’前后的歷史背景,已經(jīng)沒有辮子了。寫的是封建買辦的家庭,作品反映的生活合乎那個時代,這作品保留下來了。這樣的戲,現(xiàn)在站得住,將來也站得住。有人問:為什么魯大海不領導工人革命?《日出》中為什么工人只在后面打夯,為什么不把‘小東西’(戲中小妓女的名字——引者注)救出去?讓他說去吧,這意見是很可笑的,因為當時工人只有那樣的覺悟程度,作家只有那樣的認識水平。這是合乎那個時代進步作家的認識水平的。那時還有左翼作家的更革命的作品,但帶有宣傳味道,成為藝術品的很少。我在重慶對曹禺說過,我欣賞你的,就是你的劇本是合乎你的思想水平的?!薄皶r代精神要廣義地來理解,問題在于作品站得住站不住。曹禺同志的‘三部曲’(指《雷雨》、《日出》和《原野》——引者注),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生活側面,表現(xiàn)了作家當時的思想。兩部站得住,但《原野》就比較差。我是熱愛他作品的一個,推薦他作品的一個?!?/p>
最后,我們不妨再來聽聽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專門研究《雷雨》的專家晏學女士之反應和看法——
曹禺成為戲劇大師并不偶然。
還在兒童時期,最先闖入他精神生活的就是“看大戲”。他是在繼母懷中開始看戲的,雖然那個時候,他絲毫不懂得一代名伶?zhèn)兊乃囆g造詣和流派奧秘,但他喜歡這個“美妙迷人的東西”。這是啟發(fā),也是熏陶,注定了他一生再也離不開“戲”。
稍長,他有幸進了南開中學。他也由看戲進而自己演戲。這個“洋學堂”使他看見了一個新的戲劇世界,那里有易卜生、王爾德、莫里哀……
上了大學,他的視野更擴大了。一方面他仍然和他熱愛的民族藝術有著密切關系:他聽大鼓,看昆曲,還時常到天橋去看“撂地攤”的曲藝。同時,在大學的幾年,在他面前又打開了另一個文學、戲劇的寶庫。他讀希臘戲劇,他喜歡埃斯庫羅斯的“雄偉、渾厚的感情”,他要學歐里庇得斯的“觀察現(xiàn)實的本領和寫實主義表現(xiàn)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