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說,供求關系和未來稅率都是市政債券市場本身的獨特因素,與股市和信用風險等宏觀市場因素的相互關聯(lián)性 (Correlation) 很低,形象地說就是地震和颶風應該不會一起來。 低關聯(lián)性吸引了很多對沖基金加入市政債券市場的套利者行列,它們的到來曾經(jīng)推動基差縮小,比例降低;然而把次貸之火帶到市政債券市場的,也正是這些對沖基金。
首先出現(xiàn)異常情況的是文森負責的比例市場。在2007年3月到6月間,三十年比例幾乎定格在73 ,上下波動不超過1/2,直到7月中旬,貝爾斯登基金和次貸問題還似乎離我們十分遙遠,文森也按計劃帶著全家到歐洲鄉(xiāng)下度假去了,留下我看守攤子。也許長期的天然氣交易經(jīng)驗令文森本能地直覺某種危險正悄然臨近,度假中的他不停的來電詢問市場情況,似乎頗為焦慮,然而那時我感覺到的只有興奮:因為定格了好幾個月的比例市場終于開始動了。
74、74 、 74 、75,不過幾天時間,三十年比例就回到了2月份的水平,我的相對價值模型也顯示出“過高”的信號,交易量相當活躍,我很擔心市場會反轉,錯失放空比例的大好機會。
7月26日星期四,比例開盤即跳高到75 ,中午時分竟然在76的價位上成交了幾次。三十年比例回到2006年的水平了,相對價值模型顯示出“非常高”的信號,這個數(shù)月間只在 1/2范圍內波動的市場,竟然在幾天內上升了2。我的手心開始冒汗,仿佛趴在戰(zhàn)壕里的士兵手指顫抖地扣在扳機上,等待著敵人靠近——我準備放空。
前文介紹過,我們組的比例交易主要在銀行間市場 (Inter-dealer market) 進行。各投行的交易員通過中介匿名討價還價,出買價稱為“Bid”,報賣價稱為“Offer”,如果按買方出價成交叫做“Hit bid”,如果按賣方報價成交叫做“Lift Offer”,當然雙方也可以在某個中間價成交。 如果市場上升動能很強,通常會在“Offer”(賣方報價)成交,反之亦然。
且說三十年比例漲到76之后,開始下跌,連續(xù)幾次在買方出價成交 (Bid hit),然后暫時停在75 。應該是見頂了,再不動手可能錯失放空機會,我深吸一口氣,按下直線電話按鈕,向三個中介發(fā)出指令:
“I can offer 25 million 30 year ratio at 75 .”(2500萬30年比例,我報賣價75 )
我報了比上次成交高 的價格,想以此吸引買家還價,以便在略高的位置放空??墒琴I家竟然沒有還價,一分鐘不到,廣播盒子里就傳出中介馬?。∕artin)急促的呼叫:
“You are lifted on 25, counter-party UBS!” (2500萬,按你報的賣價成交,對家是瑞銀)
“OK?!蔽覚C械的應了一聲。 這么快就成交了,我有種怪怪的感覺,仿佛剛跳出戰(zhàn)壕就被流彈擊中。
廣播盒子里的馬丁還在繼續(xù):“Brokerage $7000, they are asking if you want to do another 25” (中介費7000美元,對家問要不要再做2500萬?)
“No?!?我的感覺更怪了,他們還想做,比例可能會上漲!果然,賣方報價很快就退到了76,直覺告訴我市場上升動能很大,應該立即平倉止損。剛做的這筆交易,比例每變化1就輸贏20萬美元,在76平倉會損失5萬美元外加中介費。 然而我無法接受認輸出場的結果,止損就意味著承認自己錯了,我的模型也錯了,而且短短二十分鐘就賠掉5萬美元,多么愚蠢!
我沒有平倉,企盼著第二天會反轉。 但人是有第六感覺的,那天晚上我竟然失眠。 自負(ego) 讓我不愿面對現(xiàn)實,寧可抓著“希望”這根稻草,但直覺明白無誤的告訴我:市場發(fā)出的信號很明顯,還會繼續(xù)漲。這兩天我聽到過對沖基金正在退出 (Unwind) 市政債券套利交易的傳言,它們會不會是在次貸等別的市場遭到損失,所以急著從還有流動性的比例市場抽身,套現(xiàn)的同時降低杠桿呢? 照《天才失手》一書中關于LTCM崩盤前夕的描述,這很有可能! 而且不少套利者都重倉放空比例,這幾天他們已經(jīng)遭到很大損失,如果現(xiàn)在“禿鷲”進來推高比例的話,很多人可能要被迫平倉!
果不其然,第二天開盤賣方報價就跳到76 ,我稍一猶豫,已經(jīng)在賣價成交。這天是星期五,股市狂跌,投資者都在不惜代價向“安全”靠攏,誰知道周末又會有什么壞新聞! 我知道必需止損離場了,有賭必有輸,但決不能一次丟掉所有的籌碼。
三十年比例的下一個賣方報價是77 ,幾分鐘內又損失了10萬美元。然而此刻我很明白:逃命的時候不能顧及壇壇罐罐。我按下了直線電話按鍵:
“Lift that offer for me, 25 million?!?(按報價77 ,我買2500萬)
一天,一次螳臂當車式的交易,損失30萬美元。
對于這次失敗的交易,哲學家文森做了一句《論語》級的總結:“圖表的頂端不是市場的頂端。”(The top of the chart is not the top of the market。)
然后他又補充:“在動能很強的市場逆潮流而動是十分危險的,不過這學費早晚得交?!?/p>
30萬美元,夠上三遍商學院了。 但這學費還沒交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