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強調(diào)要知道事實的真相,可所謂的真相,就是初中物理課上裝在水杯中的那截筷子,不同的角度看來,永遠會與想象中的真實有視覺落差。
實際上,花襲人答應王熙鳳監(jiān)督林黛玉,隨時匯報對王熙鳳有用的信息。好處是,把林黛玉搞走后,可把她晉升為策劃師。
花襲人也覺得自己做得似乎哪點不對,她下意識地從爺爺和媽媽對她的培養(yǎng)上面去找判斷對錯的標準,可她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她又試圖想從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上去核對自己的行為,可同樣令她失望。每條制度看起來都那么冰冷而沒有彈性,但仔細一琢磨又覺得有無數(shù)小空隙可以鉆進去。比如公司制度中關(guān)于員工的道德品質(zhì)一章,有條是這么寫的:大觀地產(chǎn)公司員工必須忠于公司,正直無私。這個要求豈不是很搞笑嗎?
忠于公司?公司在花襲人眼中只是個菜市場,為她提供了個賣菜的攤子,她來賣菜罷了。套用網(wǎng)絡那句“打醬油”的流行語:“我只是來賣菜的?!?/p>
那讓她忠于誰呢?在她的理解中,忠于某人就是聽某人的話。比如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她就認為是忠于媽媽。
小時候她聽家人的話,上學時聽老師的話,這些都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在上個小公司她聽部門經(jīng)理的話,公司能直接對她發(fā)號施令嗎?誰是公司的代表?董事長嗎?她來近一年了,董事長都沒有正眼看過她,甚至有可能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她為什么要忠于他?
人是群居動物。每個人都想以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的人找到位置的目的在于發(fā)揮自我,超越自我;有的人找到位置的目的在于挑戰(zhàn)周邊;有的人找到位置的目的則是找個靠山,有個迎合的對象,且可以計算出自己的應得利益。
花襲人屬于第三種人。在她的心中,是從來不愿意做牡丹花的,火燒焦骨的苦頭她是不愿意去吃的。她更愿做“寧為牡丹近伺”,傍著牡丹生長的芍藥,一來沾了牡丹的光,二來只要機緣巧合,芍藥完全可以魚目混珠充牡丹。
現(xiàn)在,她的苦惱就是,誰是她的牡丹?其實在她沒有思考之前,她已由著利己思想做主,根據(jù)當時的形勢,選擇了王熙鳳為她的“牡丹花”。
但她從來也不想當君子,因此答應過的話未必一定要執(zhí)行,所以,她輾轉(zhuǎn)反側(cè):一會兒想著自己做策劃師后,工資必將上調(diào)一大截,一會又想起林黛玉對自己毫無保留的傳授,一會又覺得林黛玉壓了她的風頭,一會又幻想當上部門經(jīng)理后和賈璉并肩討論工作的情景,一會又是掙好多錢衣錦還鄉(xiāng)的樣子……最終還是失了眠。她干脆起了床,從箱子里拿出存折,越看越覺得上面的零少了好幾個,似乎把林黛玉踢走后,折子上的錢就會立刻上升幾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