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輯 我不是“公共知識分子”(4)

公民心事 作者:易中天


問 白衣勝雪,折扇在手,從您一貫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的形象看,您是一位非常傳統(tǒng)的人,同時也有人說您身上有“江湖氣”,您自己怎么看自己的形象?您的氣質和學養(yǎng)受中國諸子百家哪一家影響更大?

答 我有一個說法:讀孔得仁,讀孟得義,讀老得智,讀莊得慧,讀墨得力行,讀韓得冷眼,讀荀得自強不息。先秦諸子,家家都要讀。一有偏好,就會出問題。另外,讀書人不能不讀書,也不能只讀書。我更喜歡的還是這句話:與有肝膽人共事,于無字句處讀書。

問 學者也好,學術超男也罷,您表示不在乎自己的身份,那么您如何界定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角色,您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哪里?

答 文化傳播。

問 您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高高的樹上》,怎么您突然想到要寫小說了呢?您還表示,寫小說“只不過就是我初學游泳的一次練習”,是否表示您還將在文學這條路上走下去?您現(xiàn)在,學問也做了,普及也講了,小說也寫了,還有什么是您下一步想進行的新突破?

答 我的小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寫了,怎么會是“突然想到”?既然不過“學游泳”,會游就行了,沒必要當運動員。以后游不游,天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寫于2008年1月23日

補記:2010年9月12日,我在與李澤厚先生談話時說:有人還把我劃進新國學,我到處聲明我可不是,我是被強行劃進去的。可是他們根本不聽,還以為說你國學是抬舉你。李澤厚先生說:有人還把我劃進去呢。什么是國學?我的著作中從來不用這個詞,因為這個概念本身不清楚。有些搞國學的人大講“三綱”,公開主張專制,等等,如果再和“中國可以說不”、“中國不高興”等等相結合,最容易煽起群眾性的民族情緒,這很不好。

教師是一種年輕的職業(yè)

答《鳳凰周刊》吳海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