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我們?yōu)槭裁床徽J錯(1)

公民心事 作者:易中天


我們?yōu)槭裁床徽J錯

○ 出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我們已經(jīng)不肯認錯,不敢認錯,甚至不會認錯。當然,也不會質疑,不會批評,不會辯護,不會道歉。

認錯曾經(jīng)要資格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認錯這事,越來越難了。而且,越是地位高、名氣大、粉絲多,就越難。要么矢口否認,要么一聲不吭,要么倒打一耙,要么把水攪混,甚至把質疑他的人統(tǒng)統(tǒng)說成是“文化殺手”。痛痛快快說聲“對不起,我錯了”的,幾乎沒有。就算有,也鳳毛麟角,屈指可數(shù)。

于是國人感嘆:這究竟是怎么了?

感慨也很自然。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似乎很鼓勵認錯。誰不知道“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蝕)焉”(《論語·子張》)?但不知是否有人想過,這其實要有資格。資格,就是“君子”。在孔夫子的時代,君子首先是貴族,即“君之子”。其中地位高的,是“王子”(天王之子)和“公子”(公侯之子)。最低一等,也是家君(大夫)之子。這就是“士”,也叫“士君子”。這樣的人,犯了錯誤,當然都看得見(人皆見之);改正錯誤,當然都崇敬他(人皆仰之)。如果是小人(庶人、平民、普通老百姓),犯了錯誤,有可能“人皆見之”嗎?不可能。改正錯誤,有可能“人皆仰之”嗎?更不可能。認錯,是不是要有資格?

所以,認錯曾經(jīng)是一種貴族待遇,也是一種貴族精神。那時,一個真正的貴族,如果有錯,要么自己辭職,絕不等別人彈劾;要么自己去死,絕不等別人動手。這就叫“刑不上大夫”,也叫“士可殺不可辱”。至于小人,則根本就不存在認不認錯的問題。他們只有一條出路,就是“伏法受刑”,沒資格“自裁免辱”。這就叫“禮不下庶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