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輯 心酸的理想(4)

公民心事 作者:易中天


誰沒受過教育,誰沒有自己的老師?當你們大筆一揮下達“清退令”時,良心可曾有一刻的不安?難道你們當真忘了,“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區(qū)區(qū)600元,居然拿得出手,說得出口!

何況,這還不僅僅是一個“合理補償”的問題。人,不是房子。難道給了點錢,就可以“拆遷”?也不要說什么“教育質(zhì)量”。當年沒有他們,教育都沒有了,哪來的“質(zhì)量”?更不要說什么“回歸田埂,以特有的方式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果“回歸田埂”就是“更大貢獻”,你咋不把清華、北大改成農(nóng)場?你以為代課教師是機器人,他跟學校、跟孩子、跟教育事業(yè)沒感情嗎?這幾十年的情感、心血,還有希望,難道就像某人的博客,是可以一夜之間“清零”的?難道這回,哥清退的不是教師,是寂寞?難道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時候,都不跟老師說聲再見?

我們不反對基層教育的正規(guī)化,更不反對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我們也清楚,就算是“正式教師”,也遲早會有退休的一天。但,退休和清退,一樣嗎?你就不能也給人家一個退休的待遇嗎?就算不能,你就想不出一個比“清退”更體面的辦法,非得用這該死的名詞嗎?而且,就算你愚蠢到一點辦法都沒有,你他媽的就不能做得有人味一點嗎?

聽說,這事好像要緩行了。聽說而已,但我希望是真的。我希望,教育當局的新決定,能夠?qū)Φ闷疬@數(shù)十萬代課教師,也對得起良知和良心。搞教育和管教育的,如果也沒有良知和良心,那么,該清退的,就真不知是誰了。

刊載于2010年1月20日《南方都市報》A31版,責任編輯任泉登

補記:本文發(fā)表后,2010年1月28日《南方周末》A4版,刊出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續(xù)梅的談話,稱“解決代課人員問題,要有人文關懷”,還說“要肯定代課人員付出的辛勤勞動”。以前使用的“清退”一詞,也換成了“辭退”。這當然令人高興。但在該發(fā)言人的談話中,代課教師仍被稱為“代課人員”,實際上是堅持不承認他們的“教師資格”。這樣的“字斟句酌”,究竟屬于“嚴謹”還是“冷漠”,恐怕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