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我沒有遇到能夠讓我失態(tài)的感情,無從檢驗(yàn)大姐所言的這個“真理”,只有看著人家失態(tài)干著急的份兒。董小宛這是一例,更讓人接受不了的,是聰明警覺如張愛玲,居然也會失態(tài)。日本投降后,胡蘭成逃到溫州,張愛玲去看他,并要他跟其他女子有個了斷,胡蘭成不肯,張愛玲幾乎急赤白臉了,她的失態(tài),讓胡蘭成都替她感到悲哀,驚覺她原來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個仙女。
張愛玲倒霉在于遇到一個耍筆桿子的家伙,否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在人們無法注視到的角落里,不知道有多少人這樣默默無聞地失著態(tài),過后裝作忘了,也能對自己說得過去。
最可怕的失態(tài),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地窄人稠之處,那么多雙眼睛,那么多個大腦替你記著這件事,你想忘也忘不掉,裝作忘了,也會有人“不經(jīng)意”地提醒你。這樣的恐怖殘酷的事,就出現(xiàn)在說起來很文化很優(yōu)雅的《詩經(jīng)》里。
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手兮,無我丑兮,不寁好也!
光看字面,就能理解個大致,那女的在大街上,扯住那男的衣袖,苦苦哀求:別煩我啊,不要就這樣把我丟掉啊。詩里沒說那男的反應(yīng),估計臉色好不到哪里去,否則那女的也不用這么可憐,這么狼狽。
余華的小說《在細(xì)雨中呼喊》中,有類似的一幕,那個女孩被痞子玩弄后拋棄,她在大街上跟著他,痞子的奚落,看客的嘲笑,像飛旋的塵埃圍在她身邊,她的神情既堅(jiān)定又恍惚,整個人處于真空狀態(tài)。
在大街上失態(tài),哪朝哪代都是難堪之事,春秋時候人口少,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都能混個臉熟,那個女孩的失態(tài)落在熟人社會里,永無翻身之日。
女人的愛情猶如男人的事業(yè),過于執(zhí)著,就是一種不能容于世人的野心,大家都是這樣平凡地活著,憑什么你期盼并要去制造生命里的奇跡?對于能搞成功的人,大家只能服氣,比如跟著男人私奔了的女人,固然也是道德破產(chǎn)者,但人們心里,未嘗不佩服她能讓一個男人為她舍家拋業(yè)的本事。這世上的事,都是成者王侯敗者賊的。
而失戀者,就沒有“成功”做保護(hù),人們就沒有顧忌了。所以,不幸失戀的人,一定要保護(hù)好自己的秘密,而這個在大馬路上失態(tài)的女人,她無遮無攔地暴露在天光下。朱熹解釋這首詩時,說“淫婦為人所棄……”輕描淡寫的口氣,隱隱有落井下石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