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這首詩,有人說是關(guān)乎艷遇,有人干脆說是一夜情,過分的還有我家某人,被強迫著讀過一遍之后,鬼鬼祟祟地笑道:“你猜,這場景在哪部小說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我不接茬,且看他又憋什么壞水,果然,他笑著說:“《西游記》啊,荒郊野嶺突然冒出一個大美女,也就那里面才有!”說完哈哈大笑著走開,其實我連跟他生氣的勁都沒有。
被這么著煞了一下風(fēng)景,也不妨礙我對這首詩的喜愛,在我看來,它不是寫實之作,當(dāng)然,也不像某人說的那么魔幻,它說的,是一個寂寞幽深的夢想。
“蔓草縱橫,白露未晞?!蔽倚挪降酱?,希望與你相遇。你不是那“桃之夭夭”的美人,亦未曾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的具體,我只見你清澈明亮的眼神,既善于傾聽,又善于懂得,遇見這樣一個你,就是遇見我最好的自己。
這首詩說的,也是一個白日夢,但是它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種高級,不是青春期里的躁動,著急地想抓住一個美女。清晨的野外,蔓草與露水之間,怎么看都不是艷遇頻發(fā)地帶,除非是有約在先,可是作者說了,他要的是“邂逅相遇”,事前暗送秋波心知肚明的不算。
作者為啥要這么跟自己較勁?因為他有理想,不是光美女就可以了,他希望遇見的,是一個真正的知己。
滿世界的人都自稱苦悶,知己成了比黃金還稀缺的資源,但我覺得說這話的人首先應(yīng)該自我反省一下,你,真的做好準(zhǔn)備了嗎?做好遇見知己的準(zhǔn)備了嗎?
活在這人世間,誰都有點自我保護意識,傳說有人長年累月戴著面具,我所見則是大部分人會涂上一層防護油,然后去微笑、敷衍、搭訕、應(yīng)酬……油膩膩地走來走去,度過時日。天長日久,有的人跟他的防護油合二為一,夢里也是油膩膩的表情,有的人還記得在某些時刻卸一下妝,與真實的自己來一次零距離的相對。
蘇軾有首《西江月》,講的就是與自己劈面相逢的感覺: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