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人人“一毛不拔”,世界才有救
□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楊朱的主張,好像是“一毛不拔”吧?
■ 沒錯,這正是楊朱的觀點,也正是他的“救市”主張。而且,在楊朱看來,只有人人“一毛不拔”,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
□ 一毛不拔救天下?
■ 對!所以,作為儒家的反對派,墨子和楊朱,剛好一左一右。墨子是“左派”,楊朱是“右派”。墨子是為了“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風(fēng)里來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恨不得腿上的粗毛細毛都磨光了;楊朱,卻是拔他一根毫毛,都不可以。
□ 一個是“一毛不留”,一個是“一毛不拔”?
■ 一個是“毫不利己”,一個是“毫不利人”。
□ 剛好相反?
■ 觀點相反,命運相同。起先,都是大紅大紫,風(fēng)靡一時,名滿天下。后來呢?又都一落千丈,灰不溜秋,幾乎銷聲匿跡。只不過,楊朱比墨子更慘。他的生平事跡幾無留痕,思想學(xué)說也僅剩只言片語,七零八落地散見于《孟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和《列子》,是真是假都不清楚。這簡直就是“人間蒸發(fā)”,莫名其妙就失蹤了。
□ 怎么會這樣大起大落?
■ 也只能說明,墨子和楊朱的思想,必有深刻獨到之處。唯其深刻獨到,才會驚世駭俗,引起強烈反響。同樣,唯其深刻獨到,才很難被人理解或者接受,終至悄無聲息。
□ 墨子和楊朱,有什么深刻獨到之處?
■ 墨子的深刻獨到之處,是提出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楊朱的深刻獨到之處,則是提出了個人的權(quán)利與尊嚴。這兩條,都很了不起,也都很“超前”。這就不容易真正被人接受,也就只能轟動一時。只不過楊朱的思想,又更難被人理解一些。
□ 楊朱的思想,怎么又更難被人理解呢?
■ 因為墨子的思想比較容易引起積極的反應(yīng)。毫不利己,大公無私,怎么理解都是正面的。楊朱的話就太難聽。什么“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什么“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為了整個天下,只在小腿上拔一根毫毛,都不肯干,這不是太自私了嗎?
□ 難道不是嗎?
■ 不是,至少楊朱不是這個意思。實際上,楊朱的思想是被曲解了,楊朱本人也被妖魔化了。你想啊,事情如果就這么簡單,楊朱的思想能風(fēng)靡天下嗎?
□ 那好,你說楊朱的思想到底是怎么回事?
■ 這就要弄清楚楊朱為什么主張“一毛不拔”。其實,這個問題,楊朱和他的學(xué)生孟孫陽,曾經(jīng)跟墨子的學(xué)生禽滑釐討論過。不過,話要講清楚,楊朱沒有留下著作?,F(xiàn)在能夠看到的楊朱言論,主要集中在《列子》一書的《 楊朱》篇,這次討論的記錄也是。
□ 這有什么問題嗎?
■ 學(xué)術(shù)界不少人認為《列子》是“偽書”,當然也有人認為是真的。其實就算是“真書”,那也不是《楊子》。我們不能保證《列子》中的“楊朱”,就是歷史上那個楊朱。
□ 我看你是嚴謹過頭了。就算這些話不是戰(zhàn)國初年那個楊朱說的,也總是某個人說的吧?只要他說得有道理,管他到底是誰呢?再說了,即便《列子》是“偽書”,既然能名之曰“楊朱”,總多少有點影兒吧?只要“一毛不拔”的意思是一樣的,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 我同意你的說法。
□ 那么請問,禽滑釐怎么和楊朱、孟孫陽討論?
■ 禽滑釐問楊朱,拔先生一根毫毛,來拯救天下世道(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先生愿意嗎?楊朱說,世道可不是一根毫毛就能夠拯救的(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說,如果可以,愿意嗎(假濟,為之乎)?
□ 楊朱怎么說?
■ 楊朱不理睬他。
□ 禽滑釐怎么辦?
■ 也只好退了出來。出門以后,禽滑釐就把這事告訴了楊朱的學(xué)生孟孫陽。孟孫陽說,你們是不懂先生的用心啊(子不達夫子之心)!還是讓我來替先生說吧!請問,如果有人提出,痛打你一頓,給你一萬塊錢,你干嗎?禽滑釐說,干!孟孫陽又問,砍斷你一條腿,給你一個國家,干嗎?
□ 禽滑釐怎么說?
■ 禽滑釐不說話。于是孟孫陽說,的確,與肌膚相比,毫毛是微不足道的;與肢體相比,肌膚又是微不足道的。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是,沒有毫毛,就沒有肌膚;沒有肌膚,就沒有肢體。一根毫毛固然只是身體中的萬分之一,但是,難道因為它小,就可以不當回事嗎(奈何輕之乎)?
□ 孟孫陽這話能代表楊朱嗎?
■ 我認為能夠代表,而且意義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