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節(jié):入則孝之二(4)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guī)》 作者:錢文忠


中國自古就流傳著很多子女努力去滿足父母愿望的感人故事,甚至在《三國演義》中也有一個"親所好,力為具"的典范人物。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

再給大家講個故事,叫懷橘遺親。在漢朝末年的時候有一位孝子叫陸績,字公紀。他六歲的時候,就到九江去拜見袁術(shù),袁術(shù)一看這個小孩年齡雖小,但乖巧又有才華,就很喜歡他,拿了當時非常珍貴的橘子去招待他。而陸績卻悄悄地把兩個橘子藏在懷里,等到跟袁術(shù)告別的時候,他跪下來行禮,懷里的兩個橘子滾了出來。袁術(shù)很奇怪:我請你吃橘子,又沒有規(guī)定你吃幾個,你干嗎藏兩個橘子呢?陸績就跪著說:我媽媽一向很喜歡吃橘子,我想把這兩個橘子帶回去孝敬我的母親。袁術(shù)深受感動,陸績也因這件事情名聲顯赫,作為"親所好,力為具"的典范人物而留名青史。這個陸績不是等閑之輩,也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三國志》里面有這個人的記載,他是今天江蘇蘇州一帶的人,大概公元187年出生,公元219年去世,活了三十出頭,很年輕就去世了。東漢末年,他是孫權(quán)手下的一個官吏,年紀輕輕就做到了郁林太守。他這個懷橘遺親的故事非常有名,《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有一個人跳出來跟諸葛亮辯論,諸葛亮一看,陸績啊?就看著他笑笑說:"公非袁術(shù)座間懷橘之陸郎乎?"意思是:你就是那個在袁術(shù)面前往兜里藏起兩個橘子的陸績???由此看出,陸績給諸葛亮的第一印象就是:你就是小時候藏橘子的那個人。

《弟子規(guī)》要求我們"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但是有時我們?yōu)榱四茏尭改父吲d,滿足父母的愿望,可能會引起別人的誤解,甚至?xí)o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應(yīng)該去做嗎?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這樣的故事在中國傳統(tǒng)中實在是太多了。而有的時候,古人為了做到這一點,還會引起別人的誤解。為了讓尊長高興,盡量地滿足尊長喜好,反而給自己帶來麻煩,讓人一時間看低了你,這個事情都是有的。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叫毛義捧檄慰母心。這個故事見于《二十四史》里面的《后漢書》。東漢時期,虞江人毛義家里非常貧窮,但是他卻以孝敬母親而聞名。當時有一位南陽太守張奉,慕名到毛義家里拜訪,正好碰到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因為毛義名聲太高,朝廷就委任他當安陽縣令,南陽太守到他家拜訪的時候,這個委任狀正好送到毛義家。南陽太守看到毛義歡天喜地,捧著這個詔書又跳又蹦地去跟媽媽稟告:媽媽,我當官了,媽媽,我當官了。這一下,南陽太守不就對他印象很壞嗎?原來你是一個熱衷于功名的人?。⊥饷嬲f你很清高,怎么剛收到委任狀就忘乎所以,歡天喜地。所以一時間大家對毛義印象很壞,覺得他就是個偽君子,一旦當官,尾巴都露出來了。毛義沒有申辯,你怎么申辯?然而幾年以后,毛義的母親去世,他馬上辭官回鄉(xiāng),守著母親的墓再也不出來。朝廷幾次三番以更高的官位請他出山,都被毛義拒絕。這個時候,那位南陽太守和曾經(jīng)誤解毛義的人才明白,毛義之所以在當時歡天喜地,活蹦亂跳,向母親報喜,就是想讓媽媽知道自己的兒子也有為社會服務(wù)的一天,有得到朝廷重用的一天,這都是為了讓媽媽高興而已,并不是說他內(nèi)心真的多想當官,如果他官迷心竅,怎么后來朝廷幾次三番征召,他都不出來呢?這一下大家才知道,毛義真正是"親所好,力為具",因為媽媽希望看到兒子有出息,所以我要努力去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